圖為支教志愿者圍聚在隊旗旁。(記者 田龍王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田悅、龍華、王成龍、實習生肖群萍)“我們將不辱使...">
圖為支教志愿者圍聚在隊旗旁。(記者 田龍王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田悅、龍華、王成龍、實習生肖群萍)“我們將不辱使命,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支教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昨日,華中農業大學張貴禮等7名志愿者,在赴貴州研究生支教團出征暨黨支部成立儀式上,面對黨旗莊嚴宣誓。
至此,華農大啟動了七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支教活動,成員增加到41名。
10年前,華農一名志愿者,為兌現對山區孩子的承諾,放棄讀研,離開熙攘的城市,來到貴州窮山僻壤,開始了兩年的支教生活。“在大山深處,他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2004年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人們記住了一個名字——徐本禹。
2005年,徐本禹結束支教,學校決定,每年招募研究生志愿者,延續支教行動。“他們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青年人的希望,中國的希望。”2006年,支教活動被納入到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范項目。
時光飛逝,10年過去。在徐本禹支教的地方,34名華農研究生志愿者先后接力,默默在大山深處踐行最初的誓言,讓那里的孩子接受教育,走出大山,走出貧困。“一年貴州行,一生支教情。”昨天的儀式上,華農大團委書記李金發動情地說,“10年前我把這面旗幟遞給了徐本禹,10年過去,旗幟依舊鮮艷,沒有褪色。”
10年,那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支教者與大山的孩子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本報記者于昨日啟程,奔赴貴州省大水鄉大石、箐山等村,實地探訪大山深處支教志愿者生活的點點滴滴。荊楚網和騰訊微博也將分別開通專題和微博話題,敬請讀者關注。
(作者: 編輯:記者田悅、龍華、王成龍、實習生肖群萍)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湖北日報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