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籃球的孩子。
湖北日報訊(記者田悅、龍華 發自貴州大水)
支教之路,道阻且長
清晨,從貴陽火車站到金...">
打籃球的孩子。
湖北日報訊(記者田悅、龍華 發自貴州大水)
支教之路,道阻且長
清晨,從貴陽火車站到金陽客運站,從黔西新客運站轉至舊客運站,沿盤山公路至興田,再搭車一路顛簸到大石希望小學,已是傍晚時分。
這條山路,支教志愿者走了十年。
最初,徐本禹到大石,很多路段不能稱之為路。第一屆支教生董橋峰為給孩子們買雨鞋,差點連人帶車翻下懸崖。
那天,董橋峰滿身泥漿,擠在破三輪車后廂里,寒風呼呼直往脖子里灌,五個小時回到學校后,身體已僵硬,在火爐旁邊加四床被子烤,才慢慢有了知覺。
每個支教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一年來,我走過的山路,也許是我人生道路中走過的最漫長、最艱難的路了。”第二屆支教生石曉欣回憶。
只不過,十年間,這條路慢慢在變。趕到黔西接我們的本屆支教生胡益波介紹,2008年,貴州百里杜鵑區成立,大石村所在的大水鄉由該區管轄,2010年,修建了柏油馬路。
目前,從柏油馬路邊的興田村到大石,仍有近十里泥濘山路;從大石到大水鄉,步行還需要一個半小時。
但,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
(作者: 編輯:伍佳佳)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湖北日報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