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廣州3歲女童琪琪懸掛4樓陽臺,一“黃衣男”徒手爬上3樓防盜窗,足足將女童托舉了十余分鐘。在女童獲救后他默默離去。連日來,廣州市全城總動員尋找這位無名英雄,發現“托舉哥”是來自湖北孝感的周沖。
“成名”后,周沖在媒體的聚光燈下閃耀,榮譽獎勵紛沓而至。面對社會的盛贊,周沖說,每個路人都會這么做。托舉哥的行為絕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長期的社會養成;不是孤立的行動,必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土壤。【詳細】
道德缺失焦慮
救人被訛、扶老難題、路人冷漠下的小悅悅事件,對道德環境、社會風氣的憂慮,一時成為人們心頭難以撫平的道德傷痛。在利益規則、錯誤觀念、不良風氣的侵蝕下,怎樣力挺好人好事,為道德與善良撐腰?一直是社會面臨的挑戰。
去年發生在廣州佛山的小悅悅事件的視頻監控,當時的視頻真實紀錄了十幾名路人經過慘遭車禍而重傷的小悅悅時視若無睹。對社會道德滑坡的討論和失望、人心冷漠論再起。【詳細】
承載國人內心向善的渴望
托舉哥以自己的行動喚起對人性本位的回歸,重構著我們時代的道德圖景。
有網友如此評價托舉女童的周沖,“手足相抵,這是愛的支撐。好人和對好人的憧憬,向善的力量,仍然是社會和諧的道德底盤。”
人們并沒有讓“托舉哥”的善舉成為一樁沉默的好事,而是發動了全城、媒體、網絡的力量在尋找他。這恰恰反映出,整個社會正在形成一股向善、維護善心的力量。【詳細】
銘記最美 躬身前行
超過88%的受訪者表示,英雄也可以是真實可感、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邊就有吳斌這樣的職業堅守者。“最美”者讓人們發覺自己離英雄原來如此之近,更向每一個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英雄的概念被注入普通、平凡、日常等新義項的時候,你是否有勇氣和力量站出來,去仿效這樣的英雄,去做這樣的英雄?【詳細】
【一個流傳已久的網帖】做一件小事 溫暖的是一顆人心
1、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遇到乞討者:遇到要錢的就給他(她)點飯,遇到要飯的就給他(她)點錢。
2、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后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謙,把錢還給人家。
3、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么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4、遇到夜里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的,誰會大冷天夜里擺地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