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江萌、彭磊)掀“責任風暴”,施“治庸計劃”,打造全國一流政務環境。僅僅一周,“治庸問責”風暴已經“吹動”江城。4月6日,武漢市委提出打造“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投資發展環境的“解決方案”,劍指吃、拿、卡、要等50種損害投資發展環境行為以及得過且過、業績平庸等10種“庸病”。“治庸令”經本地及中央新聞媒體刊發后,全國百余家網站聚焦、轉載,成為全國關注的重要話題。7日至10日,幾乎所有政府職能部門、城區聞風而動,通過媒體發出“拒庸”承諾。國土規劃、園林部門清理審批事項,壓縮1/3-1/2審批時間;地稅部門實施“先辦后審”,以前最快3天辦結的涉稅事項縮短至20分鐘;公安部門出臺規定,打擊沙霸、石霸、村霸等不力者,先免職后查處……此間,武漢開出“治庸風暴”以來首張罰單:在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的“假軍服”事件中通風報信的6名公職人員被嚴處。
與此同時,武漢分別成立“治庸”、“投資發展環境”兩大專班辦公室,公布舉報投訴電話。投訴電話開通4天,收到大量直指公務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的投訴。
諸多細節也反映出“風暴”帶來的變化:在硚口區城管局、武漢市出入境大廳等部門和窗口單位,工作人員熱情的解疑讓人感到溫暖。
武漢小藍鯨美食管理公司總經理劉國梁表示,武漢眼下抓投資發展軟環境是找到問題的根,這場“治庸風暴”或將成就武漢再一次發展機遇。
根據武漢市部署,年內分思想動員、自查整改、檢查追責、建立機制4個階段推進“治庸問責”,制定具體量化的崗位責任制,與干部考核任用掛鉤,實行以“買單制”為核心的責任追究與問責,鐵腕推進治庸問責風暴。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建平表示,如何將“風暴”轉成長效機制,不刮一陣風,這需要政府下定更大決心。劉建平建議,除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政府內部監督管理外,讓管理服務對象監督管理者,讓權力行使在陽光下才能最終實現治庸。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