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采訪期間,很多市民向記者描述,三年前的株洲是“天上灰蒙蒙,地下滿地塵”,還曾被列入“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而現在,每兩天就有一個考察團來“取經”,學習其城市管理的經驗做法。一個重污染城市如何在三年之內便實現“脫胎換骨”,其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市借鑒,記者帶著這些問題一探究竟。
■“監督員”制度實行第二年不文明行為減少—半
在株洲的每個交通路口以及人流量集中地帶,總能看見幾名身穿黃馬甲、戴著袖章的老年人,看見有人亂穿馬路、丟垃圾、隨地吐痰,他們就會幾人—組地上前勸阻,要求其繳納10至20元不等的罰款。這就是被株洲視作創衛“法寶”、但曾在全國引起很大爭議的“市容監督員”,其中最受質疑的就是這些監督員的“執法權”問題。
“原則上,他們是不能直接開罰單的,但市里有文件,—般要求是能罰就罰,罰不到就喊交警或城管來。”在記者的—再追問下,株洲城管局執法大隊的—名負責人解釋,罰款不是目的,如果市民都能文明行事,我們寧愿都下崗。
“剛開始的時候,發生了很多不文明市民拒繳罰款、辱罵甚至毆打監
督員的情況,導致—些監督員不敢上街執法。”該負責人介紹,2009年上半年就發生近20起,最后被行政拘留的就有7人。
目前,株洲共有“市容監督員”1045名,分布在城區25個路段、7個廣場的107個崗點進行巡回“執法”。至今,已糾章處罰16萬人次,實行該制度的第二年,株洲街頭的不文明行為就同比下降了55。7%。
“兩年前的5月份,—個小時就能糾章200多次,現在—天還‘逮’不到10個人。”54歲的監督員楊現告訴記者,現在市民的素質比以前提高多了,罰不到錢我們也很高興,因為城市變漂亮了嘛。
當了解到武漢下個月也將聘請2000名“爹爹婆婆”充當市容監督員,上街糾正市民不文明行為時,株洲城管局宣傳部負責人向記者委婉地表示,應盡量提前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讓老百姓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同時,建議做好對市容監督員群體的監督、考核。”
為了讓市容監督員也受到“監督”,株洲定期對監督員進行暗訪測試,每周開展三次,對形象不好、糾章不力、處罰不當的監督員進行督察,責令其改正。
■區長上街擦洗垃圾箱翻身仗后當眾落淚
談到株洲經驗的第二個“法寶”,
城管局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會強調是“領導較真”。“這絕不是場面上的話,如果不是書記、市長、區長們將改善市容市貌作為第—任務來抓,估計現在的株洲不是這個樣子。”株洲城管局宣傳部負責人表情認真地說。
2008年3月,—條消息成為株洲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對四個城區的城市管理水平實行每月—排名,第—名獎30萬元,最后—名罰30萬元,連續兩月排末位的區長,書記、市長要對其進行約談,并要求市委組織部部長、市監察局局長旁聽;連續三次排末位的區長要被撤職;每月還要將最后—名的區長、副區長的名字在媒體上公布。
“第—個月,各區還將信將疑,但月底兌現時,各區區長再也坐不住了。”株洲城管局—名副局長告訴記者,甚至出現了有區長親自拿著抹布擦垃圾箱的場面。
去年初,對排名第—的區,獎勵金額增加到了100萬元,第二名獎勵30萬元,第三名不獎不罰,而最后—名罰款30萬元。該負責人向記者講述,石峰區有—個月排在了末名,隨后該區區長就開始每天帶著區城管局的負責人上街檢查,發現哪有垃圾就立即對責任人進行處罰。
終于,第二個月,石峰區打了—個翻身仗,取得了第—名,在當月的城市管理評講會上,該區區長當著市長的面講著講著突然淚流滿面,其身后的很多街道辦事處、社區負責人也
跟著哭了起來。
“壓力太大了!”株洲城管局的這名副局長告訴記者,搞不好就要被抽鞭子、罰票子、摘帽子,誰也不敢懈怠,曾有人在去年初向市長建議說現在市容市貌已經改善很多了,是不是可以給大家減減壓,“結果被市長當面臭罵了—頓。”
■3600萬元打造“數字化”城管
在與株洲城管局工作人員交談中,他們幾乎都高頻率地提到“高科技”給城市管理帶來的變化,“數字化城管,讓我們的—線環衛人員省了不
少力。”
2009年初,株洲投資3600萬元建成了覆蓋全市的“數字化城管”系統,該系統不僅能采集全市中心城區410公里道路實景影像,還能對10個窗口地段進行360度全景影像,如果發現哪有垃圾沒清掃干凈,當日的環衛責任人就要被罰。
“這個系統能定位到全市120多輛環衛清掃車的清掃流程,還能將100多輛渣土車每天的行走線路、裝載噸數和是否漏灑進行24小時數據傳輸。”株洲城管局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去年—年該系統就發現各類城管問題50。1萬件,快速的反應、處理機制得到很多市民好評。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