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11月7日晚間播出節目《揭秘網絡推廣》,以下為該節目文字實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如果你經常上網,就會發現,如今,網絡紅人,網絡熱門事件和話題層出不窮,你可以一夜躥紅,也可能瞬間成為眾矢之的。在感嘆網絡威力的同時,人們可能并不知道,這些網絡現象往往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出自背后隱藏的推手,他們已經自成體系,分工明確,有策劃、有公關,甚至還有打手,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通過記者的調查,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靠負面事情把知名度炒起來
前幾天,某公司的銷售人員王先生因其公司的新產品需要在市場上打開銷路,找到了一家網絡推廣公司,然而,當王先生與該公司的業務人員聯系上之后,他們采取的推廣方法,卻讓王先生吃了一驚。他說,只要他同意,網絡推廣公司就能利用任何手段,任何炒作方法,任何語言傳播手段,在一兩個月之內,讓他的產品以至于品牌競爭力,快速得到大幅度提升。
網絡推廣公司所指的手段是什么呢?王先生介紹說,比如,對和你競爭的同類產品、同價位的產品進行一定打壓,然后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的網絡口碑相傳,病毒相傳,把我的品牌的關注度大幅拉升。
王先生認為這種做法太不道德了,他在網上又找了幾家網絡推廣公司,發現幾乎所有公司采取的推廣手段都大同小異,于是,他只好放棄了用網絡推廣公司來推銷自己的產品。
記者在互聯網上輸入"網絡推廣",發現目前從事網絡推廣的公司還著實不少,提供的服務也五花八門。而網絡推廣的主要手法就是"推"、"打"、"刪"。那么,這些公司都是怎樣運作的呢?記者,展開了調查。
記者找到了一家網絡公司,提出想成為網絡紅人。這位公司的業務人員一口答應下來。同時告訴記者,要想火就必須"與眾不同"。
暗訪時,某網絡推廣公司業務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年,網絡紅人基本上沒有特別正常的人。該公司的業務人員對記者說,被炒作者的真實相貌、真實背景完全不重要,只要愿意暴露隱私,一切都不成問題。他說,靠負面事情把知名度炒起來,很多網民站出來罵,罵得越厲害,說明關注度越高,越火。
一家網絡推廣公司業務人員說,"我們調查網絡很長時間了,網絡什么走紅?色情、暴力、三俗的東西"。這名業務人員表示,沒有爭議,就沒有關注度,要想成名,必須走負面新聞。當負面新聞炒到一定程度,就開始他們炒作的第二階段了:"撥亂反正",把形象扳正過來。就是通過另外一個人"很真實地"描述出他的背景,當然,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杜撰。一般,同情的網民特別多,他的負面形象基本上沒了。
這名業務人員介紹了炒作的流程,先找一幫人在網上發表一些狂放不羈的言語,甚至發表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文章等等低俗的內容來吸引廣泛關注,之后,再找一幫人站出來為其澄清。最后再通過網絡投票、重大事件來鞏固人氣。一個炒作就這樣完成了。他說,這需要很詳細的流程化規劃,要媒體跟進。
專家認為,很多青少年比較容易有"我想成名"的心理,如果看到通過做一些反常、低俗或者是色情的事情能迅速走紅,他會去模仿。這對青少年的發展不利。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為了炒作,一些個人和公司在采用網絡推手的同時,還提供網絡打手,就是在炒作一個公司知名度的同時,通過互聯網來打擊、破壞競爭對手的形象。針對不同的企業,網絡推廣公司給出的方案不盡相同,但都秉承一個原則:栽贓陷害。
"成功引導互聯網上的輿論導向"
這些網絡推廣公司都說自己可以"成功引導互聯網上的輿論導向",那么,他們又是依靠什么力量,成功引導輿論導向呢?某網絡推廣公司業務人員說:公司兼職的,聽他們操縱的人員特別多,可能有幾萬人,全國各地都有。業余時間,他們發一條帖子掙兩三毛錢,一天很多條,掙十幾塊錢、二十幾塊錢。
根據這些網絡推廣公司的說法,他們通過各種手法幾乎控制著國內所有的主流論壇和大量的網絡水軍,可以操縱輿論。某網絡推廣公司業務人員說:有新聞性的一些負面東西可以幫你無限擴大;可以在一個晚上,讓你們競爭對手的負面消息在網絡上鋪天蓋地。
采訪中,北京網絡媒體協會馬曉霖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憂慮:"為了抬高自身在行業的地位,擴大自己在行業的份額的占有,不惜去詆毀,去糟踐競爭對手,這實際上形成一種不正當商業競爭。我覺得這種態勢如果讓其發展下去的話,影響、惡化互聯網行業風氣還是小事,它敗壞整個商業競爭的一種氛圍,可能會使某個行業,我們的民族品牌的聲譽遭到嚴重侵害,在廣大消費者中,造成極度安全缺失感"。
除了炒作和打壓,不少網絡推廣公司還推出了一項業務"危機公關",就是專門幫助企業或者是個人刪除網絡上的負面信息。某網絡公關公司業務人員說:"一些小網站,我們通過技術直接把它干掉,刪百度快照,刪谷歌快照"。
記者從一家網絡公司的報價單上看到,根據公關難易程度,刪帖的費用不一樣,價格低的有2000元一條,而價格高的達到了每條5000元。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網絡公關公司很快就找人刪除了一條帖子。某網絡公司業務員說:"我們想讓它沒了就沒了","很少有刪不了的",他還說:"每個編輯都會刪帖,我認識一個編輯,去年單刪帖收入不低于七十萬"。
誰來管理
記者調查發現,從網絡推手到網絡打手,再到所謂的"危機公關"刪帖,網絡推廣公司的肆無忌憚讓人吃驚;其使用的手段輕則不道德,重則違法違規。那么這些行為到底有沒有相關部門來約束和管理呢?
記者相繼撥打了文化市場舉報熱線、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等幾個相關部門的電話,但是他們都表示,目前沒有專門的法律來規范和管理網絡炒作行為。北京網絡媒體協會馬曉霖呼吁:要規范網上炒作,除了有企業自律、行業自律,還應該有法律的他律。
11月4號,北京的很多門戶網站和論壇已經聯合起來,抵制這些非法網絡公關公司通過詆毀、造謠等方式進行的不正當商業競爭。網絡是一種新的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言,任何人都可以圍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享受到從來沒有過的信息共享。但是網絡跟現實社會一樣,任何行為都不能超越底線,這個底線就是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準繩。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