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闕風格的咸寧火車站正在加緊建設。 |
|
赤壁古戰場遺址。 |
|
咸寧被稱為溫泉之鄉。 |
|
赤壁新火車站沒有一根立柱。 |
咸寧地處湖北省會武漢以南60公里附近,在武漢這個“巨無霸”式老大哥的光芒照射下,咸寧有點默默無聞,經濟地位在省內只處在中游位置。即使與其治下的赤壁市相比,咸寧的名氣也顯得遜色。
借助武廣客運專線帶來的人流量,咸寧有望快速聚集人氣,一掃昔日的落寞。此外,咸寧與武漢以及珠三角地區的時空距離都將大大縮短。在這一形勢下,加快推進與武漢城市圈的對接,成為咸寧提升其在省內經濟地位的戰略選擇。同時,咸寧也希望承接廣東的產業轉移,吸引外來投資,拓展南下市場。
人道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武廣客運專線的磁吸效應日益凸現。借勢快捷的交通,咸寧希望走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文、圖/本報記者曾向榮、邱敏、李穎
10月26日上午,咸寧市官埠橋鎮,中鐵十一局的100多名工程人員正在加緊施工,揮汗如雨。武廣客運專線新咸寧站就設立在這里,與原有的京廣鐵路咸寧火車站直線距離不到800米。
11月底新咸寧站驗收 咸寧有桂花之鄉、溫泉之鄉美譽,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境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106、107兩條國道橫貫全境,長江黃金水道依境東流,咸寧得以盡享交通網絡發達之便捷。武廣客運專線的即將開通,讓咸寧的區位優勢得到加強。
“咸寧的交通,以前是便捷。待武廣客運專線通車后,就變成快捷了。”咸寧市新咸寧站配套工程項目建設指揮部傅松文告訴記者。
新咸寧站設到發線4條,正線2條,是武廣客運專線的二級站,工程總投資1.6億元。站房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按照最高聚集人數800人的規模設計。“原計劃投資1.2億元,后來為擴大規模,咸寧市方面增加了4000萬元的投資。”傅松文稱。
記者看到,候車大樓已主體完工,內外裝飾工程施工正在進行。“從去年10月進場,至今正好一年。”施工方面項目部的工作人員稱。按照計劃,鐵道部要求在今年11月底對新咸寧站驗收。
火車站為漢闕風格 放眼望去,咸寧新火車站外觀頗具傳統特質。“站房整體為漢闕風格。”武漢建筑設計院一位設計師說。按照傳統風格設計,意在凸顯當地的歷史底蘊。古赤壁戰場,就位于該市治下的赤壁市轄區內。
傅松文表示,當初咸寧市委書記提出,新火車站的設計要顯山露水,盡量不破壞山體和水體,多綠化。說這番話時,傅松文身后的火車站廣場和下穿通道還在加緊施工中,一條連接新火車站和107國道的道路將在今年底通車。這種安排,是出于吸納周邊人流量的考慮,對周邊地區進行輻射。
火車站廣場還在建設中,它是新咸寧站市政配套工程項目的一部分。此外,一個商業開發工程項目,今年底將進入項目實施階段。這個商業開發工程項目規劃總面積5000畝,集商貿金融、生態居住、商務辦公、文化體育等功能于一體。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咸寧新火車站周邊將出現一座新城區。
向南、向北借勢 咸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立山向記者預測:“以武廣高速鐵路新咸寧站為中心,輻射周邊區域,將形成以商貿、金融、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為主的功能片區,使之成為咸寧市未來的城市副中心。”
當初,咸寧市區幾乎和武廣客運專線失之交臂。在確定要設立站點后,咸寧市于2006年啟動了前期的征地、拆遷等各項籌備。顯然,武廣客運專線的開通,咸寧向北能夠拉近與武漢的距離,向南可以快速連通經濟富庶的珠三角,這樣的發展機遇,咸寧不愿意錯過。
從咸寧到武漢市區,如果走高速公路或國道,時間都超過1個小時。待武廣客運專線通車后,咸寧到武漢只要15分鐘,也就是喝杯茶、翻份報紙的時間。
咸寧市委書記黃楚平闡述了武漢和咸寧之間越來越短的時空距離時說,縱觀國內外的發展經驗,任何一個緊靠大城市的中小城市,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先機,就必須依托大城市,借勢大城市。因此,“依托武漢、融入武漢、服務武漢”就成了咸寧崛起的機遇所在。長期以來,咸寧的經濟發展程度在湖北省內處在中游位置。加快推進與武漢城市圈的對接,成為咸寧提升其在省內經濟地位的戰略選擇。
希望承接廣東的產業轉移 此外,廣東也是咸寧的招商引資重點地區。借助武廣客運專線的快捷,咸寧希望承接廣東的產業轉移,吸引外來投資,拓展南下市場。今年3月,咸寧廣東工業園在該市經濟開發區開工奠基,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出席奠基儀式并宣布開工。當地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重點報道。
當地政府意識到大項目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工業、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傅松文分析說,近些年來,咸寧經濟發展較快,主要得益于第三產業和工業企業的發展。此外,城市配套、道路設施的不斷改善,也讓咸寧的經濟地位得以提升。
廣東的一家地產企業已經進駐咸寧。“兩年前,這家地產企業開始進駐,政府給它的地價不高,劃了一大片地給它,但我們的要求是讓它打造一個新城區,所有配套都由這個企業負責。”傅松文表示。
旅游到咸寧泡“湯”
快捷的武廣客運專線,將給咸寧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對于剛起步的咸寧旅游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當地人喜歡把溫泉稱作“湯”。有驢友在網上戲稱:泡湯,到咸寧去。清代光緒年間修纂的《咸寧縣志》如此記載:“其水如湯,浴之可愈病。”3年前,中國礦業聯合會把咸寧命名為“中國溫泉之鄉”。當地溫泉開發潛力大,利用前景廣闊,成為一個金字招牌。
咸寧市常務副市長胡立山說:“咸寧,要打響溫泉牌,要借溫泉走向世界。”
咸寧溫泉資源豐富,市政府所在地因溫泉而得名溫泉鎮。當地提出,通過招商方式引進一系列在全國知名的企業,建設以“溫泉”為主的酒店。“市中心就有溫泉,這是咸寧得天獨厚的優勢。”咸寧市委的工作人員說。
一大批重點溫泉旅游項目落戶咸寧,其中不乏廣東企業的身影。廣東碧桂園總投資150億元,首期建設溫泉主題公園、五星級大酒店等項目。
借“武廣”東風 贏赤壁之戰 新赤壁火車站是湖北省內唯一的縣級站 廣東企業投資多樣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一場震古爍今的戰爭發生,曰“赤壁之戰”。三國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設縣,因孫權作“蒲草千里,圻上故壘”的詩句,而命名蒲圻。1998年,蒲圻改名“赤壁”,也借此大踏步發展。
公元2009年,武廣客運專線將穿過湖北省最南端的縣級市。又一場以小博大、如“赤壁之戰”一般的競賽即將拉開。
文、圖/本報記者李穎、曾向榮、邱敏
赤壁,隸屬咸寧,卻早在咸寧之前就被確定成為武廣客運專線的必經站點。這已經成了赤壁人心頭的大事。
一條雙向6車道的大路正在爭取在12月5日之前搶通。通往赤壁古戰場景點的道路也正在拓寬,年底,原本三四十分鐘的路程將只需20分鐘。
而原本的赤壁,只有一條大路貫穿縣城,幾乎所有的政府機構和辦事機關都在這條路的兩邊。
車站仿三國建筑 赤壁站,就在市政府背后。10月27日,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個忙碌的建筑工地。
站前廣場和站前公路正在搶通。車站內部已經進入最后裝修階段。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鑲在建筑外觀的紅色窗欞。
施工單位告訴記者,這叫“赤壁紅”,仿佛讓人想到千百年前火燒赤壁的紅色天空。
“這種紅色與‘赤’色不同。主要考慮到傳統文化中國人對紅色家具的喜愛。主要參考了三國時期的建筑風格,提煉出一種感覺,比如,你看車站主體結構從外面看三部分,環環相扣,這就像是三國時期的連環戰船。”武漢建筑設計院建筑師王海燕告訴記者。
的確,在赤壁,三國的氛圍很濃厚,隨處可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字樣。
專建“無柱”雨棚
外形雖然傳統,內部卻是絕對的高科技。武廣客運專線每小時350公里,這不是人們以往的經驗所能預想的高速。
“比如售票廳、配電、通訊等。”王海燕指著遠處的高塔,“幾乎每一座高鐵客站都會有這樣一座高高的通訊塔。站臺面與鐵軌的間距,精確到2mm,人們上下車,不用考慮腳是不是會被卡進去,也不需要上臺階。同時,間距精確,車輛停得也更準確。”
最開始,赤壁新站設計規模只有2000平方米,后來經過爭取,面積擴大到6000平方米。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現時期最好的,平均每平方米成本為1萬元。
“目前,赤壁站房容量并不大,原則上最高容納500人,但實際上,光是候車大廳就可以坐下1000人。”
赤壁市專門成立的支援武廣客運專線指揮部對將來赤壁站的客流量很有信心。指揮部的吳成光,他告訴記者,赤壁附近市縣,如嘉魚、荊州等地的旅客往往都會來這里坐車,到時肯定會超過現在預計的規模。
“客運站房是專門為客運專線服務的,你可以看到,這里沒有行李包房和托運處,全線用的是材質輕而強的無柱雨棚。說是無柱,實際上,是支撐柱特地躲過了站臺面。為了考慮旅客快速出入,9米寬的站臺上不能有任何東西。”
廣東項目紛紛落戶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武廣客運專線尚未開通,赤壁市卻早早開始未雨綢繆。
赤壁市經貿局副局長魏偉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數控、光電和旅游企業落戶赤壁。來到這里的企業,能夠以3萬元/畝的優惠價格拿到土地,并且3年內上繳的稅收都會被返還。
更有許多到廣州、深圳打工的赤壁人,回家鄉創業,有的開了小型電子廠,有的專門做汽車配件。“這樣的企業有五六家。”
盡管是縣級站,赤壁卻有著京廣、107國道、京珠高速等多條交通動脈穿梭,更有萬里長江依境而過。即將開通的武廣客運專線,無疑將這座中部縣級市與珠三角的時空距離拉短。
20多年前,赤壁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小平曾經南下廣州,到新建的天河體育中心看六運會。“那時,花了十幾二十個小時。”在人們的描述中,火車上擁擠到“抬起腳就再找不到落腳的地方了”。如今,武廣線還沒開通,唐小平已經和朋友約好了,可以下了班去廣州吃消夜。
手記 赤壁縣城不大,只有52萬人,卻有1000多輛出租車,密集程度堪比大城市。
“觀赤壁、游陸水、探奇洞、浴溫泉、宿雪峰”。赤壁所塑造的旅游格局,非常吸引人。
在赤壁縣城西邊的赤壁古戰場,如今依然江水滔滔。當年“赤壁之戰”,經此一役,定下三分天下格局。李白詩曰:“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夕陽西下,紅色的陽光灑在江面上,怎不讓人想起那烽火連天的三國?
多拉大項目,往往是一個地方迅速崛起的捷徑。這些年,包括晨鳴紙業等幾家上市公司的生產基地紛紛落戶赤壁。
讓人欣喜的數字不禁讓人暢想幾年后的赤壁,成功地以小搏大。東南沿海、中部縣級市……那將是嶄新的競爭格局。
鏈接
向陽農場:
6000余文化人下“五七”干校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化部創辦咸寧“五七”干校,又稱向陽農場。6000余名文化部高級領導干部,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出版家、藝術家、文博專家、學者及家屬下放鄂南的向陽湖,經歷了為期3年左右的勞動鍛煉。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浩浩蕩蕩的文化大軍匯集于咸寧的一隅,人數之多,密度之高,總覽古今中外的文化史都是罕見的。
當時,下放向陽湖的知名人士有文化部領導,如副部長李琦;有作家沈從文、馮雪峰、冰心等;評論家侯金鏡;有翻譯家金人、孫用、納訓、趙少侯等。
手記
咸寧歷史文化厚重,三國文化、闖王文化、北伐文化、抗戰文化等交相輝映。咸寧境內有九宮山、赤壁古戰場、赤壁龍佑溫泉度假區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及闖王陵、汀泗橋北伐戰爭遺址等人文景觀,形成以赤壁懷古、陸水泛舟、九宮覽勝、溫泉休閑的旅游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汀泗橋北伐戰爭遺址。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在北伐征戰的征途中曾在咸寧的汀泗橋、咸寧縣城、賀勝橋與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軍隊進行過激烈戰斗,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經散盡,汀泗橋力圖打造成“湖北的周莊”。
此外,內陸首家核電項目落戶咸寧,是咸寧市發展的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