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劍芳 柯周超)追尋美術名家足跡,擦亮向陽湖文化品牌。
11月中旬,由咸寧市文化和旅游局、咸安區委宣傳部主辦,咸寧市美術館(畫院)承辦的“尋美向陽湖采風寫生活動”在向陽湖鎮和向陽湖奶牛場舉行。
湖北省美術院黨委書記李和清、湖北省美術院原院長肖豐、武漢美術館原館長樊楓、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方志凌、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吳海廣、武漢大學教授王誠浩、武漢美術館原藝術總監高小林等20余位湖北省美術名家參加了采風寫生活動。
“很有年代感,很有感覺?!痹凇拔迤摺备尚Ef址,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大家思緒一起飄飛到那個年代。
在西涼湖畔西湖情歡樂谷,水邊的10幢民宿和樹林里的民宿別有風味,銀色的微波金光閃閃。畫家們支起畫架,潑墨揮毫,將滿腔深情融入畫筆中。
“當時畫家王世襄就入住在甘棠村(當時是漁業隊)我家,我父母教王老織網捕魚,王世襄就教我念書,鼓勵我學習知識?!北镜匚幕隧n志笑著向畫家介紹,“我還寫了一本反映文化人在向陽湖學習和生活的詩集《詩意向陽湖》?!?br>
在向陽湖畔,當時文化人建造的五七橋、紅旗橋還在使用,根據力學原理用17根水泥管建成的紅旗橋堅固如磐,歷經50余年風雨仍發揮作用。
“一湖歷史一湖文化,追尋‘五七’干校美術名家們曾留下的印跡,老藝術家們曾畫過的風景,今日向陽湖鄉村振興的美麗蝶變,一下子就有了創作思路?!狈畻鞲吲d地說,這是獨屬于文化人的鄉愁。
1969年至1974年間,原文化部及其下屬人民美術出版社、榮寶齋、故宮博物院等重要美術機構的超過50位在全國享有盛譽的美術名家,如邵宇、鄒雅、劉繼卣、許麟廬、秦嶺云、范曾等人,分批來到今咸安區向陽湖鎮“五七”干校進行勞動學習。
這一批名家們留在向陽湖的痕跡,賦予了向陽湖獨特、厚重的文化內涵和價值,也深深影響了咸寧乃至湖北美術事業的發展。
“對這一段鮮為人知的美術歷史和現象進行搶救性發掘,對中國當代美術史的補充和研究具有緊迫且重要的現實意義,咸寧市美術館因此策劃了‘向陽湖美術現象研究展覽’項目?!毕虒幨忻佬g館負責人金成介紹。
2023年,“向陽湖美術現象研究展覽”被列入“湖北省藝術發展專項資金項目”。
該展覽項目聚焦“五七”干校畫家群體,通過集中梳理、研究和展示與之相關的美術事件和繪畫創作等內容,拋磚引玉帶動更多專家學者和藝術界人士關注向陽湖美術現象,深入了解向陽湖文化傳承,挖掘向陽湖文化內涵及其新的社會價值。
2025年1月,本次“尋美向陽湖”采風成果將作為“向陽湖美術現象研究”展覽項目的重要板塊,在咸寧市美術館完成首展,后逐步到湖北省內多地市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