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魏娥)一直以來,十堰市茅箭區武當路街道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創新驅動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關鍵抓手,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林下種植開出“致富花”
馬家河村利用得天獨厚的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滿足七葉一枝花對濕潤蔭蔽環境的苛刻要求,大力推廣林下中藥材七葉一枝花,帶動鄉村產業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
七葉一枝花又叫重樓,也叫草河車,是一種功效出色的的藥用植物,是云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之一。藥用部位主要是底下的根莖部位,藥效主要是消炎、抗腫瘤、解毒、止血等,是神農四寶之一。近年來由于野生花量銳減,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市場價格五公斤五六百元。
馬家河村林地資源豐富,正是七葉一枝花理想的棲息地。為保住這朵致富花,2010年,在茅箭區政策支持下,承包林場的孫良學帶頭成立了專業化種植合作社,經過不斷地選育,試種,如今種植面積達500畝。
有了這個產業,村民們的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一個月天氣好的話,可以干20多天,除草、鋤地、挖地,一個月就是三四千塊錢。”以龍王寨珍稀中草藥種養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采取基地加公司加農戶的方式,茅箭區已經發展七葉一枝花林下種植60多公頃,力爭到2025年全區種植面積達到660多公頃,讓七葉一枝花,成為老百姓手中的致富之花,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
產業融合拓寬致富路
“荒山野嶺成生態植物園,變化實在太大了!”一走進秦巴生態植物園大門口,前來參觀的周女士便贊不絕口。
“這是我們打造的盆景園,種植名貴苗木金彈子100多棵……”站在秦巴生態植物園至高點,十堰紅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經理指著道路兩邊一個個的小景點如數家珍地介紹說。
秦巴生態植物園由十堰紅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茅箭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整個景區規劃占地約16800畝,計劃投資5.6億元,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環保效益、民生效益為一體的“基地+旅游+農戶”的旅游項目,秦巴生態植物園是十堰市首個以“生態”冠名的植物園,被入選為國家優選旅游項目和湖北省優選旅游項目。
該公司累計流轉馬家河村1萬多畝土(林)地,累計移栽千年紫薇、金絲楠木、金彈子、古香樟、水果冬青、中華蚊母等珍稀植物20余種2000余株,還依山就勢,分片區種植梅花100畝8000余株,高山杜鵑80余畝,種植玉蘭與櫻花3000余株,另有楠樹、樸樹、水柞、紅楓、三角槭、桂花、楊梅等園林200余畝,逐步使萬余畝荒山變成生態植物園。
“現在我在家門口‘上班’,顧家掙錢兩不誤,日子過得很舒坦!”談起現在的工作生活,裴修兵十分滿意。裴修兵過去在十堰一家企業上班,企業改制后失業在家。秦巴生態植物園開建后,他被招進公司,主要在公司里從事帶班與園區綠化修剪工作,每年收入4萬多元。
據悉,該公司采取“基地+旅游+農戶”模式,累計流轉馬家河村1萬多畝土(林)地,每年向馬家河村支付流轉費100多萬元,真正讓荒山廢地獲生態紅利。
低碳經濟創造致富經
位于茅箭南部山區的馬家河村,林地3.5萬畝,其中天保林2.02萬畝,人工林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89%以上,林業碳匯吸收能力強。
同時對13.3平方公里的山坡耕地實施生態修復治理,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村居環境。在集中建設花園式洋房后,給安置區配置垃圾轉運車、垃圾中轉箱、垃圾筒等垃圾收運設施,并聘請了專業保潔員。綠道和生活道路兩側路燈以太陽能板節能燈為主。生活污水處理采用A/O一體化污水處理集成裝置+人工濕地技術,形成日處理生活污水200噸處理量。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該村堅持以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樹立“公路+旅游”理念,在馬賽路沿線廣泛種植銀杏、石楠等鄉土樹木,修建自行車騎行道、小游園、口袋公園、旅游公廁等設施,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發展公路旅游,形成“四縱一橫”旅游廊道,實現旅游公路“串聯村莊、通達全域、游客如織”的建設目標。
通過“四縱一橫”旅游微循環體系,利用“七葉一枝花”地理標志,將“七葉一枝花”產學研示范基地項目落實落地,走農旅、康養、采摘、觀光之路,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
碳匯林按照30年計入期,年平均吸收碳匯1156噸,30年累計碳匯3.46萬噸,按照一噸碳匯50元價格計算,項目每年額外產生5.7萬元收益,累計產生173萬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