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實踐隊參觀昌欣香菇產業園。通訊員供圖
圖為實踐隊參觀鄖陽博物館。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義輝)“堰塘蓄水贏豐收,‘三金’惠民助鄉興”,7月15日至16日,華中師范大學鴻鵠實踐隊十堰分隊的26名隊員在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團委書記岳崢嶸、團委副書記雷曉婷的共同帶領下,再次整裝出發,深入湖北省鄖陽區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漢江生態規劃時,綠色發展記心中
15日上午,實踐隊一行前往同心廣場進行參觀,切身感受漢江生態城世界級的生態稟賦和山水格局、山水交融獨特的自然魅力。在規劃展板前,十堰高新區(漢江生態城)副主任鄧城介紹到,“保護是發展的前提,高質量發展是為了高水平的保護,沒有高質量發展就沒有高水平的保護。建設漢江生態城,體現了十堰市委市政府忠實踐行‘守井人’初心使命,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過硬的政治擔當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破冰突圍、綠色崛起的高度行動自覺。”通過現場交流,隊員們了解了漢江的悠久歷史、綠色發展優勢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布局,對漢江生態城發展前景充滿期待。同時,隊員們也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對經濟發展、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
深入基地探發展,特色產業助鄉興
15日上午,實踐隊實地調研鄖陽區當地產業發展現狀,走訪了昊朔科技(萬潤新能源)規劃建設中心、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及昌欣香菇產業園。
通過對三個企業的生產流程、車間分工與作業工序的參觀,其中,在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隊員們還了解到油橄欖的引進、發展過程及其功效、衍生產品等。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感受到了科技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同時也深刻體會到特色產業對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運行中,創新創業帶發展
在玖偲創客空間以及十堰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實踐隊隊員學習了解科技創新孵化平臺的運作過程、勞模匠心工作室的建設歷程。
在參觀學習過程中,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創新對產業進步、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切身感受到創業創造對村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用。
重溫入團誓詞,傳承紅色基因
16日下午,實踐隊隊員乘車來到鄖陽博物館,了解生命不斷線、文化不斷層、歷史不斷代的鄖陽古城。同時,隊員們還走進原中共中央高級黨委書記兼校長楊獻珍的故事,了解先輩的生平事跡,學習先輩的精神品格。
在鄖陽革命烈士陵園,隊員們在烈士紀念碑下重溫入團誓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面對團旗,誓詞鏗鏘入耳,傳遞的是新時代共青團員堅定向前、建設國家的決心。隨后,隊員們走進烈士紀念館,陳列的展品、墻上的故事,每一幀都在訴說著那個年代的艱苦與大義,薪火相傳,它們激勵隊員們繼往開來,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
華中師范大學鴻鵠實踐隊十堰分隊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在貼近企業實際、了解鄉土風情的同時,切身感受特色產業對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