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毛長青)7月9日,以“發展茶科技、培育茶品牌、做大茶產業”為主題的“武當山茶論壇”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劉仲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阮建云,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姜愛芹,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李增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委員、總農藝師王積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冷楊等眾多專家學者以及湖北省發改委、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農業科學院等省直部門領導和十堰市委市政府領導來到現場參加論壇,重點圍繞茶葉產業鏈打造、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品牌建設、加工技術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聚仙山之靈氣、蘊天地之精華。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炎帝神農氏在秦巴武當山一帶采藥時最早發現并利用了茶,因此被稱為茶祖。十堰市地處南北過渡帶、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是“一泓清水,潤澤京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境內更有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武當山。十堰制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茶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湖北省高香型綠茶生產基地,十堰茶葉憑借其形美、香高、味醇的獨特品質,先后榮獲“中國第一文化名茶”、“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茶葉優秀區域公用品牌”等殊榮,全市茶園面積達87.9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超100億元,產品暢銷國內大中城市并遠銷歐美、非洲和東南亞市場,年出口創匯逾2000萬美元。
在堰期間,院士專家們分別品鑒了“武當山茶”的綠茶、紅茶等多款產品,對各類茶的品質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劉仲華院士點評指出,武當山茶“色、香、味、形”俱佳,綠茶香氣濃郁、回甘生津快、顏值極高,紅茶優雅鮮醇、茶湯濃厚、回味順滑,完全具備“安全、好看、好喝、健康、有文化”的好茶五要素。
論壇上,陳宗懋院士、劉仲華院士、江用文研究員、阮建云研究員、姜愛芹研究員、冷楊研究員、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茶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鵬程分別以《茶葉綠色防控與質量安全》《依托科技創新,提升茶產業競爭力》《茶葉產業發展和前景》《培育健康茶園土壤,打造茶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茶葉品牌建設》《生態茶葉發展》《現代茶葉加工技術》等為題做主旨演講,從不同角度發表了各自的專業見解,希望能以此推動武當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們表示,隨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十堰市亟需抓住這一重要機遇與轉型窗口,發揮比較優勢與后發優勢,堅持走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茶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在9日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授予十堰市“茶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稱號,并與十堰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茶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與會領導、專家們還為武當山茶產業研究院共同揭牌,建立武當山茶產業培育、孵化、發展的長效合作機制。
本次論壇吸引了一大批客商到十堰投資茶產業,香港萬鑫國際商貿進出口有限公司、湖北小勝科技有限公司等來自境內外的6家知名企業在現場進行了簽約儀式。
茶產業是十堰市重點特色產業,在保護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環境、增加山區農民收入、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十堰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大文章,繼續深耕精耕茶產業,加快推進茶葉產業鏈建設,更好打造武當山茶品牌,努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讓全國人民分享武當山茶上乘的內在品質和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