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郭軍)一堂堂“理響”講堂,用鄉音傳遞黨的聲音,凝聚正能量;一支支宣講小分隊,將黨的理論送達百姓的心坎上;一抹抹“志愿紅”活躍在城鄉各處,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竹溪縣搶抓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機遇,圍繞群眾新需求,以“講”“幫”“賽”“樂”“融”五字開鑼,貫通“四單”運行模式,不斷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培育文明實踐項目,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六個十堰”工作品牌蝶變花開,濃濃的文明新風,充盈竹溪大地,浸潤群眾心田。
“理響”入腦入心。該縣組織鄉村振興“戶戶走到”志愿者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微宣講”;鄉鎮實踐所發動“五老”“鄉賢”“百姓名嘴”,用方言土語、“大喇叭”等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全縣8000多名黨員干部,開展理論政策宣講948場次,惠及群眾20萬人次。
服務如影隨形。“群眾有需求,志愿服務有回應。”由縣委書記任總隊長的縣級志愿服務總隊,組建8+N專業志愿服務隊和32支特色志愿服務支隊,全縣志愿者總數達到7.22萬人,形成覆蓋各行各業各系統、貫通縣鎮村的志愿服務大網絡。圍繞群眾點單需求,制單90個志愿服務項目,培育重點志愿服務項目20個,兌單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3100多件,群眾滿意率99%以上。
好人有位有為。該縣厚植道德沃土,建設好人一條街、好人廣場、好人長廊,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巡講、巡展、巡演、禮遇典型模范,通過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引領社會人人爭當好人,推動這座好客向善、大愛之城躍上文明新高度。
家風賡續傳承。該縣以“慈孝”為道德原點,建立“孝、勤、禮、德、信、善”等人文六德,按照“人立言、家立規、族立訓、村立約”的要求,將深化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黨史學習教育、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移風易俗、文明村鎮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相結合,統籌謀劃,統籌推進。堅持把家文化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打造新風長廊,建設德鄰院,組織開展“立改樹傳做”主題實踐活動,持續開展“十星”系列創建,推動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持續開展家規家訓示范鄉鎮、示范村、示范院、示范家庭等創建活動,組織開展“五好家庭”“家庭五美”等評選活動,推出一批“慈母孝子”“德公鄉賢”等家風典型。
新風潤物無聲。創新活動載體,發揮以文化人作用,以農村婦女王大芝為原型,創作山二黃戲劇《帶著公公出嫁》,根據農村孝道問題創編的小品《稱媽》、情景劇《真愛無邊》、歌曲《家風》等精品節目在城鄉巡演,讓群眾在喜聞樂見中受到生動的家庭教育。
幸福顯著提升。該縣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為文明城市建設的“責任清單”,用人民群眾的“點贊量”檢驗文明創建的“含金量”。聚焦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痛點,堅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開展“百日攻堅補短板”專項行動,19條背街小巷告別臟亂差,47個老舊小區和3個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建成15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29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打通微循環道路3條,施劃停車泊位2.2萬個。深入實施道路保潔、商貿環境、施工工地等十大環境衛生提質行動,廣泛開展“最干凈校園”“最干凈醫院”“最干凈小區”等“最干凈”系列創建活動,全面開展“最干凈”指數測評,推動公共廣場、農貿市場等“見底色”“亮本色”。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不斷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建設書香竹溪、健康竹溪、康養竹溪,建成了15分鐘生活圈、健康圈、文化圈、托幼圈、養老圈。
溪城蝶變煥新姿,文明花開吐芬芳。下一步,竹溪將以此次拉練活動為新的起點,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群眾心里做,不斷提升城謝特文明程度、市民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百姓幸福指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