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吳娥)7月7日下午,鄖西縣羊尾鎮“老船工”志愿服務隊隊長傅昌波像往常一樣,與隊員們準時在漢江邊匯合,開展垃圾清理和江面清漂工作。“我們處在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一定要當好‘守井人’, 守好‘大水缸’ ,保護好一江清水。” 傅昌波邊撿拾漂在岸邊的垃圾,邊叮囑身邊的志愿者。
這些志愿者,有的是老船工,有的是老船工的后代。“過去我們都與打魚有關系,禁捕后,雖然漁船都上岸了,但我們對漢江的感情一直沒變。”看到江岸邊經常漂來的垃圾,幾個人一商量,成立了由23名成員組成的“老船工”志愿服務隊,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溺水救助、江面清漂、保護魚類等志愿服務活動。
平時言語不多的傅昌波,說起志愿服務,就像打開了“話匣子”:去年9月,漢江發大水,集鎮街道被淹沒了。水退后,漂來的垃圾堆滿江岸和街道,“老船工”志愿服務隊起早貪黑地清理了兩天,才將垃圾清運完畢。“累得直不起腰,但看到清潔的江岸,心里十分高興。群眾看到我們這樣做,亂丟垃圾等不文明現象也少了很多。”
如何讓志愿服務引領社會新風尚?
羊尾鎮投資150萬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吸納當地黨員干部、鄉土文化人才、創業返鄉大學生等群體2731人,組建地質災害應急、政協委員帶貨直播、理論宣講、文化文藝、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12支志愿服務隊伍。還建設了紅色閱讀區、農產品展銷區、兒童游樂區、奇石展覽區、大師工作室、理論宣講室、好人新風長廊等。
當地居民喜歡奇石、書法,羊尾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立以羊尾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李永濤為主的民間書法隊伍,每月開展2至3次書法交流研討,通過開展寫春聯、送字畫等方式,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陶冶群眾情操,提高文化素養。
新時代文明實踐還為百姓幸福“增光添彩”。羊尾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圖書室、玩具室、游樂室,重點對留守兒童建立“家庭監護、老師負責、社會關注、志愿輔導”的志愿結對幫扶模式,護航兒童健康成長,常態化開展益智游戲互動,讓實踐所成為“留守兒童之家”。
“今年以來,羊尾鎮提供志愿服務12次,直接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羊尾鎮黨委書記楊冰城介紹,該鎮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有效提振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