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賀富虎、袁芳)筆者近日在車城路街道了解到,為持續推進轄區垃圾分類工作,街道創新“四結合”垃圾分類模式。
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強化垃圾分類設置改造建設。街道將垃圾分類屋、亭改造建設納入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內容,2022年街道推進三個片區的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小區8個,擬改造新建標準化分類垃圾亭10個。
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加大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垃圾分類事關環境保護和垃圾處理減量,街道將垃圾分類宣傳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列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
結合“三方聯動”議事,突出垃圾分類引導。街道將垃圾分類納入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商內容,定期研究協商小區垃圾分類事宜,突出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工作。
結合便民、利民實際,強化垃圾分類創新。垃圾分類是全社會、全員參與的工作,如何調動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車城路街道不斷探索出有效措施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是明確垃圾分類清揀人,將垃圾分類清揀明確為保潔員職責,將清揀廢品出售和低償補助作作為獎勵和鼓勵,并進行考核。二是在“三方”議事的基礎上,對規模較大的小區與廢品回收市場主體簽訂回收協議,定揀、定價、定時進行回收,收入作為業主公共收入。三是建立業主可回收垃圾登記制度,業主對家庭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指定清揀點后,當即時行登記,出售費用抵扣物業費用。在群眾得到廢回收益后,還將垃圾分類投放數量作為志愿者積分登記,以一定的標準進行志愿服務積分,參與志愿積分物品兌換。
結合文明家庭創建,將垃圾分類作為評選主要內容。街道每年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時,將家族垃圾分類情況納入評選 主要內容,分類準確,投放數量多的家庭優先評選,同時給予一定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