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 胡小軍 通訊員郭斯 劉子靚)3月14日,黃岡市舉行“奮戰開門紅 縣市長話經濟”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紅安縣委副書記、縣長胡廣以“爭當全市強縣工程排頭兵,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紅安實踐”為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胡廣介紹,2023年紅安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GDP增長6.8%,居全市第二,紅安“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2024年,紅安將認真落實省委“五個以”“五個一”的工作部署,以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錨定“GDP增長8%以上,各項經濟指標確保全市前三”的目標,接續競進,爭當全市強縣工程排頭兵,力爭一季度GDP增長8%以上,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億元。
推進工業倍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4%
復工復產突出“快”,服務企業突出“實”,技改政策突出“優”……
胡廣說,年前紅安就研究制定了工業經濟一季度“開門紅”支持措施,安排500萬元資金。對春節期間不停產企業進行獎勵。
正月十四,全縣141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1-2月累計工業用電量增速63.7%,居全市第2。同時,紅安以“雙千”行動為抓手,推進工業企業由復工復產到滿工滿產,加快推進寧豐板材、健肽生物等56個1000萬元以上工業增長點投產達效,1至2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4%,居全市第二。
服務企業突出“實”,扎實開展“我為企業降成本、找市場、找融資、幫招工”活動,由縣級領導掛帥,對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進行“十問十幫”包保服務,實打實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目前,已開展招聘會27場,幫助企業招工3027人,為企業授信26.95億元。
技改政策突出“優”,按“技改政策優于招商政策”,出臺了《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十條措施》,目前,已入庫技改項目4個,總投資0.8億元。
補齊農業短板,力爭全年種植面積130萬畝以上
胡廣坦言,農業是該縣的突出短板,在認真復盤、深入剖析的基礎上,將堅持從全產業鏈發力。
落實到具體,在生產環節狠抓規模化種植,推進農投公司、供銷集團、鄉鎮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運營,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程度,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發展“1+5”特色產業,力爭全年種植面積130萬畝以上,其中紅安苕28萬畝、紅安野菊8萬畝。
在加工環節狠抓農業龍頭企業招引,與中建三局、湖北農投合作共建城西食品科技產業園,以“三專”協同將其打造為“1+5”特色農業的專業園區,形成“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全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武漢北健康食品產業園建設,將其打造成武漢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轉移承接平臺。
同時,積極對接良品鋪子、同福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爭取招引農產品加工項目10個以上,5月1日前落地投資30億元,目前,已招引項目4個,協議投資額12.8億元。
在流通環節狠抓供應鏈建設,牽頭組建全市紅苕產業協會,加快打造泛家居、紅苕2條供應鏈,同時,依托“中農聯·紅安智慧農商云倉城”和縣級供配中心,連通大別山、對接大武漢,打造區域性農產品交易大市場,以供應鏈思維推動農業產業、標準化、數字化、品牌化發展。
夯實項目底盤,力爭全年新引進項目60個以上
搶抓機遇爭項目,紅安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的一面旗幟,紅安精心謀劃一批重點項目,力爭全年爭資立項到位資金40億元以上,其中競爭性資金10億元以上。
胡廣介紹,3月7日至8日,紅安縣開展了全縣高質量發展培訓和項目謀劃大賽,邀請了國家發改委、中咨海外開展政策講解和業務培訓,25家重點項目單位圍繞項目謀劃進行了同臺打擂,目前,共謀劃項目186個,概算總投資697.5億元。
同時,聚焦產業招項目,重點圍繞農產品深加工(中藥材)、紅色旅游、家居建材、裝備制造“2+2”主導產業,引進一批鏈主型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強鏈補鏈延鏈,打造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全年新引進項目60個以上、協議投資額350億元以上。目前,已簽約項目24個,協議投資額102億元。
此外,強化閉環管項目,一以貫之加強“五新”項目全過程管控,統籌推進投資項目“四庫”轉化,力爭全年新開工項目200個、新入庫項目160個、新投產項目35個、新進規入限企業100個,目前,全縣新開工項目22個、新入庫項目7個、新投產項目2個、新進規入限企業18家。
活躍消費市場,將舉辦首屆紅色文化旅游節
胡廣介紹,紅安紅色資源富集,每年有近千萬的游客流量,消費潛力巨大。
一方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升級完善旅游六要素,加快推進多彩旅游路、紅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把紅色教育的游客流量優勢轉化為消費優勢。堅持以旅興文、以文促旅,推動《我和我的紅安》《紅安永遠紅》等紅色劇目全案營銷和線上線下推廣,春節期間,共有2萬人觀看了特色文化劇目,今年還將舉辦首屆紅色文化旅游節。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全面提升倒水河一河兩岸景觀,加快把中央大街、勇毅路等打造成現代商貿商務中心,通過主輔分離、銷售回歸等方式持續培育一批優質商貿市場主體,力爭一季度完成主輔分離3家,入限企業5家。
同時,大力挖掘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潛力,持續推進“本地購車上牌送保險”活動,引導汽車消費回流;持續開展綜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大宣傳、大摸底,目前,已出讓3宗優質地塊,總價1.76億元,摸底全縣購房需求3802戶,發放購房券677張,達成銷售合同608戶,力爭全年完成房地產銷售25萬房,縣城新增人口1萬人,有力有效促進產業和城市的雙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