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武昌城頭的槍聲劃破夜空,辛亥志士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掀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嶄新一頁。如今,辛亥文化作為鐫刻在民族血脈中的精神基因,在傳承與創新的時代命題下,我們既要守護好歷史的“根”與“魂”,更要搭建與當代人對話的“橋”與“路”,讓辛亥精神穿越時空煥發新生,成為激勵民族前行的不竭動力。
傳承辛亥文化,首先要讀懂精神內核中的“創新密碼”。從孫中山先生“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的吶喊,到革命黨人突破封建桎梏的壯舉,“敢闖敢試、破舊立新”就是辛亥精神的鮮明特質。今日的傳承者正以創新之舉激活這份精神基因,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院的年輕講解員,將“紅色劇本殺”轉化為歷史對話的媒介,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親歷革命抉擇的焦灼與堅定,在歷史細節中觸摸信仰的溫度。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則以數字技術重構時空,在虛擬現實中重現中山先生的奮斗足跡。那些在劇本殺中做出的鄭重抉擇,那些在數字展館里駐足凝視的瞬間,都讓“敢為人先”的精神基因,在年輕一代心中從抽象的概念生長為具體的擔當,最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書寫“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青春篇章。
讓辛亥文化“活起來”,需要找到“古今對話”的密碼。當下,部分紀念館仍停留在“文物陳列+文字說明”的傳統模式,難以吸引年輕群體。而那些真正“出圈”的探索,都抓住了“共情”這個關鍵。辛亥革命博物館打造的《辛亥曙光》沉浸式實景劇游,讓體驗者們在參觀現場扮演成各種角色,化身為辛亥革命歷史的見證者,去體會不同人物的心路歷程和精神品格。這種從宏大敘事中提煉個體故事的方式,讓游客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歷史的“參與者”。該項目入選第六屆“中國服務”旅游創意案例庫,恰是對“讓歷史照進現實”的最佳印證。當辛亥文化從泛黃的史料、沉默的展品中走出,化作可感知、可參與、可共鳴的生活體驗,才能真正變為滋養當代人的精神養分,在時代傳承中永葆生命力,成為滋養民族精神的鮮活養分。
跨界融合是激活辛亥文化的“關鍵一躍”。正如孫中山先生曾倡導的“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文化傳承唯有緊跟時代步伐,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我們可以推動辛亥元素與奶茶店跨界聯動,將“首義精神”的內核融入杯身設計,讓“敢為人先”的slogan成為年輕人的社交符號。也可以聯動新銳設計師,以九角十八星旗的圖案解構為時尚紋樣,打造兼具歷史厚重與現代審美的辛亥服飾亮相時裝周,讓百年前的革命精神以潮流姿態走進大眾視野。還可以將革命志士的家書改編成有聲劇,在通勤路上的耳機里訴說家國情懷。相信當辛亥元素與現代生活相遇,便能碰撞出穿越時空的奇妙火花,讓辛亥精神從“博物館的陳列”變為“生活中的呼吸”,以更輕盈的姿態融入日常生活。
歷史長河奔涌不息,精神之火代代相傳。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回望,辛亥精神的當代價值,不僅在于銘記“革命尚未成功”的警醒,更在于踐行“同志仍須努力”的擔當。讓辛亥文化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既是對歷史的敬畏,更是對未來的承諾。唯有如此,辛亥精神才能跨越百年風雨,始終成為照亮民族前行之路的不滅燈塔。
稿源:荊楚網
作者:曾煜(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街道辦事處)
責編:葉輝
為了讓更多公眾參與、展示個人作品,本次大賽征集預計將持續至8月底,經綜合評審后,將為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金,同時擇優在主流媒體和博物院宣傳平臺進行專題展示。
投稿請發送至指定郵箱 xhgmwwcbds@163.com,郵件標題需按【辛亥革命文物傳播作品征集】類別 + 姓名(集體名)+ 參賽作品標題規范填寫,內容備注聯系方式。
點擊鏈接,參與百年辛亥 民族豐碑——“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文物傳播大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