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九時左右,記者剛走進班古洛村,就遇見村民祖維娜端著水盆走到家門口的水龍頭旁邊,緩慢擰開水龍頭——“嘩啦!”清澈水流奔涌而出,迅速裝滿水盆。她彎著腰,手背抹了把眼睛,笑著說:“自從家里通水以后,再也不用起早去背水了。”水滴在她腳邊綻開,仿佛開出了花。
“中國企業建設的供水項目不僅讓大家用上了干凈的自來水,也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班古洛地方政府主席古德勒克·姆韋萊日前對記者說,“大家終于不用再為缺水而煩惱,可以喝上放心水了!”
今年1月,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承建的坦桑尼亞班古洛供水項目正式建成。該項目覆蓋達累斯薩拉姆南部包括班古洛地區在內的多個區域及偏遠村莊,為當地45萬居民提供干凈、安全的生活用水。坦桑尼亞水利部長阿韋索表示,班古洛供水項目對解決坦桑尼亞城鎮供水矛盾及社會民生問題具有重大意義,“不僅解決了當地‘喝水難’問題,也進一步助力坦桑尼亞現代化進程。”
“供水項目是利國利民的民生項目”
祖維娜今年45歲,是班古洛村的村民。以前,她每天早上3點不到就得起床,和丈夫孩子一起拿著水桶,步行到十多公里外的姆辛巴齊河取水,每天大約可以運回25升水供一家人使用。為了取水,祖維娜肩膀和手掌上都磨出了老繭。
過去,班古洛村村民只有兩個途徑獲得生活用水,一是去姆辛巴齊河里取水,另一種方法是高價購水,這兩種取水方法,對于交通不便、經濟貧困的大部分村民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也容易引發疾病和多種矛盾。
“以前取水非常艱難,而且水還是渾濁的,甚至有好幾次在取水返回的途中還遇到有人搶水。”憶起往昔的經歷,祖維娜頻頻搖頭,上高中的女兒還多次因為要去取水而無法按時上學。“班古洛供水項目建成之后,我們在家打開水龍頭就能有清水。我有了更多時間,可以給家人準備干凈的食物,孩子們也不會因為沒水而耽誤上學。中企承建的供水項目讓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接滿水,祖維娜端著水盆走進廚房,準備清洗從地里摘回來的蔬菜。
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增長迅速,加上原管道基礎設施老化,城市現有供水系統已無法滿足需求,給當地民眾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2024年1月,中國電建在達累斯薩拉姆啟動班古洛供水項目建設工作。該項目通過建設水泵站,將基班巴地區的水引至班古洛山,再借助20多公里的主線和87公里的管網,將水輸送到達累斯薩拉姆南部區域。該項目旨在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的用水保障,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水。
“供水項目是利國利民的民生項目。”項目業主方達累斯薩拉姆供排水局代表卡克韋齊表示,通過提供清潔飲用水,可降低霍亂、痢疾等疾病發病率,減輕公共衛生系統負擔,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此項目顯著提升了達累斯薩拉姆的供水能力,惠及45萬民眾,是政府改善民生承諾的務實行動。”
達累斯薩拉姆南部區域靠近沿海,地下水含鹽量高,當地農戶此前主要靠雨水灌溉,嚴重影響農業發展,班古洛供水項目解決了這個難題。
家住在基夫魯地區的托比亞西·曼戈萊擁有一家面積約7畝的小型農場。供水項目投用后,灌溉水源有了保障,曼戈萊開始種植地瓜、木薯、秋葵、玉米,家庭收入有較大提高。“以前缺水的時候,很多作物都無法生長。而現在,我們可以種植一些水果、蔬菜和糧食,不僅保障了自家需求,更提高了家庭收入,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曼戈萊喜悅地說道。據了解,供水項目投用后,管網覆蓋區域新增了許多農場,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業經濟。
家住在基夫魯地區的托比亞西·曼戈萊正在農場灌溉。人民網記者 沈小曉攝
“推動國家供水系統數字化和可持續方向轉型”
班古洛供水項目的蓄水池就建設在班古洛山山頂。當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山頂蓄水池時,記者發現,山坡坡度普遍超過100%,且山地無硬化道路。記者疑惑: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應對雨季雨水多、土質松軟、設備和材料運輸困難等挑戰?
據項目副總工程師尹子飛介紹,項目團隊根據實際情況,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好精細化地質勘察與承載力評估,綜合采用換填墊層法、深層壓實技術、復合護坡技術等,保證施工安全,并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山地區域管網建設工作。
今年1月,供水項目正式建成,每日供水量可以達到12000立方米。為提高供水效率、確保供水質量,項目團隊使用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實現對供水系統的實時監控和集中控制。
記者隨尹子飛一起來到位于基班巴地區的水泵站,查看班古洛供水項目的監控與數據采集情況。尹子飛打開集控中心的通訊管理機,點開水網數據,一系列數據一目了然,記錄了該項目覆蓋區域每日、每周、每月的用水量,以及當前的設備運行狀態。
“系統通過讀取傳感器數據,可實時傳輸水流、水位、壓力、滲漏等參數,對供水各工藝流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和調度。”尹子飛介紹說,通過智能聯動控制,這套系統可以優化生產調度,減少能源開支和管網漏損,如降低電耗20%—30%,漏損率從20%降至10%以下,提高供水效率和供水安全。
據了解,不只是班古洛供水項目,中國電建在坦桑尼亞多個供水項目均已實現數字化管理,推動當地水務智慧化轉型。“這套系統目前在國內已經比較成熟,在坦桑尼亞的應用也逐漸增多。我們會給當地員工集中培訓,安排工作人員和業主方一起學習操作,直至全部掌握。”尹子飛說。
阿韋索對項目高質量按期完工表示贊賞,感謝中國電建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推動基礎設施均衡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項目的順利完工,不僅解決了民眾對水資源的迫切需求,還有利于推動國家供水系統向數字化和可持續方向轉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他表示,未來希望能與中國電建加強合作,進一步融合AI預測(如設備故障預警)、數字孿生及云端化部署,打造供水系統跨平臺訪問,推動城市水務管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優化”。
“建成一個項目,帶出一支隊伍”
當地員工尼永姆正在水泵站檢查高低壓配電設備。人民網記者 沈小曉攝
當記者見到尼永姆時,他正在水泵站檢查高低壓配電設備。“我每隔兩天就要來協助業主檢查水泵運行是否流暢,電磁流量計等電氣設備的數據傳輸是否正常等。雖然項目已經交付,但我們還要定期給業主方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供技術支持,及時排除故障隱患,保障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
今年27歲的尼永姆是項目高級機電技工,2021年加入中國電建以來,已經參與多個項目建設。“我喜歡和機電設備打交道,這份工作給予了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提到自己的工作經歷,尼永姆十分興奮。如今的他不僅掌握了職業技能,還擁有了一份穩定收入。“我特別感謝我的中國師傅們,他們毫無保留地將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傳授給我。”尼永姆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掌握新技術、提升自身技能。
據項目經理晉登輝介紹,項目建設期間,中方團隊建立全面的培訓培養體系,由中方技術骨干帶領當地員工,手把手教授管道焊接、水泵操作、設備維護等技能,實現“建成一個項目,帶出一支隊伍”。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中方同事總是思路清晰,分工明確,迎難而上,同時嚴格控制安全和質量,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項目現場,姆加盧克迫不及待地給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姆加盧克是班古洛供水項目的一名現場工程師。他回憶起去年雨季,項目正進入關鍵時期,有一段正在班古洛山洼處施工的主管道,要求在24小時之內將剩余的200米焊接完成,否則會延誤整體進度。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天氣預報突然升級為紅色警報,開始下起大雨來,現場尚有100米管道未焊接。由于天氣突然變化,一些工人開始出現躁動,提議暫停工作。現場中方人員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沒有一句怨言,馬上啟用應急方案,他們迅速套上絕緣雨衣就跳進泥坑中,30秒內啟動水泵抽排基坑積水,2分鐘就架設好了移動防雨棚,然后接過了焊工手里的焊槍。坦當地員工見狀也都紛紛穿戴好絕緣裝備,與中方同事一起投入到工作中。
“我當時非常感動,這個項目是為了我們的家人能早日用到干凈的飲用水。他們身上的責任感一下子就讓現場變得有序。”姆加盧克告訴記者,這份工作不僅使他提升了技能,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國同事身上強烈的責任感。“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但是大家共同協作,為同一目標而奮斗,在信任中相互成就。”
幫助附近社區修路、為當地小學捐贈文具、組織文化交流活動、關心本地員工生活……在保障項目有序推進的同時,項目團隊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姆韋萊表示,過去由于缺水,當地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班古洛村民們只能去外地打零工養家糊口。“多虧了中國企業幫助我們修建的供水項目,不僅給村子里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讓他們有了一技之長,還帶活了周邊經濟,比如餐飲、零售等。很多年輕人新建了住房,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姆韋萊感慨地說。
卡克韋齊表示,中方團隊憑借高度的責任感、專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克服了諸多的施工難點,保證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圓滿完成履約,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卡克韋齊說:“作為坦桑尼亞重點水利工程,班古洛供水項目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區域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質安全,為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期待能與中國企業開展良好合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