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陳園、康洪洲、陳澤潤)7月29日中午,湖北省孝昌縣首座跨鐵路立交橋——孝昌華陽大道上跨京廣鐵路立交橋成功轉體。該轉體橋全長100米,橋面寬度24.76米,轉體長度94米,轉體重量1萬噸,歷時90分鐘,順時針旋轉88度后,實現零誤差精準對接。
在孝昌華陽大道與京廣鐵路交叉工程HYSG標段主橋施工現場,只見一片大型橋梁“擱”在墩柱上,與10多米遠的京廣鐵路幾乎平行。墩柱下方有一個直徑約7米的轉盤,布滿鋼絞線,在連續千斤頂的“拽拉”下,緩緩移動梁體。京廣鐵路孝昌段十分繁忙,每天有100多趟次列車通行。因此,建設者先在鐵路旁邊空地上建成橋體,再進行轉體施工,減少對鐵路運營的影響。
中鐵十八局項目經理趙平說:“轉體施工采用2套300噸連續千斤頂作為牽引,分別通過拽拉錨固且纏繞于轉臺圓周上的兩束鋼絞線,實現了轉動體系的旋轉,整個施工過程歷時90分鐘。”
孝昌華陽大道與京廣鐵路交叉工程的上跨立交橋采用雙向四車道標準,全長669.80米,立交橋東接新城區,穿越花園鎮老城區,西連澴西工業園。大橋建成后,既緩解新老城區的交通壓力,又暢通了澴西工業園區物流通道,可惠及沿線20萬群眾出行,對孝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華陽大道是孝昌縣的一條規劃二級公路,承擔該地區東西向交通出行及貨物運輸功能,同時也是孝昌縣政府擬打造的干線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趙平介紹,華陽大道上跨京廣鐵路立交橋的建成將充分發揮107國道的干線功能,同時改善城區路網布局,為城鎮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緩解城市內部交通壓力。
此前,孝昌縣新老城區之間通行需經過涵洞,每當下大雨的時候,只能通過抽水保障通行,遇到極端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涵洞積水嚴重,影響周邊居民通行。
“涵洞最怕下雨,一到下大雨,我們在新老城區之間往返就非常不方便,要繞行很遠。”花園鎮明華村村民丁源豹說。
花園鎮明華村村民羅義主專門過來看立交橋轉體,他說:“、建成后就不擔心下雨了,希望項目早日通車。”
“以前遇到特大降雨,涵洞這里只能靠抽水泵抽水,減少涵洞的積水量,保障通行,但是仍然達不到群眾對出行環境改善的要求。”孝昌縣交通運輸局工程股負責人沈靖介紹,為此,局里針對涵洞積水這一“頑疾”導致的“通行難”問題,轉變思路,花大力氣實施孝昌華陽大道與京廣鐵路交叉工程。
該工程通車后,能夠串聯周邊4條城市主干道,形成“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屆時,新老城區通行時間能夠縮短約20分鐘。
沈靖說,今后,將加班加點、倒排工期,統籌安排人員、設備,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早日建成通車,讓群眾感受到家門口的出行方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