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發現肺結節,不必太驚慌(名醫講堂)
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和健康體檢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通過肺部CT檢查發現自己有肺結節。肺結節這個醫學術語常常讓人們感到恐慌,甚至聯想到惡性腫瘤。肺結節有這么可怕嗎?發現肺結節,該怎么辦?
肺結節并不等于腫瘤,更不是肺癌。所謂肺結節,是指出現在肺組織內的直徑≤3厘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通常由影像學檢查(如CT)發現。
肺結節根據大小可分為:微小結節(<5毫米),絕大多數為良性,需定期隨訪;小結節(5—10毫米),需結合形態特征判斷風險;較大結節(>10毫米),需警惕惡性可能。肺結節根據密度可分為:實性結節,均勻高密度影,邊界清晰;磨玻璃結節,均勻半透明影,似磨砂玻璃,不掩蓋支氣管血管結構;混合性結節,實性與磨玻璃成分共存,惡性風險較高。
肺結節由哪些原因導致?一是感染與炎癥。細菌或真菌感染,如結核桿菌、隱球菌感染,愈后可能殘留鈣化灶;非特異性炎癥,如肺炎后遺留的瘢痕組織。二是良性病變。比如錯構瘤,由正常肺組織異常混合形成的良性腫瘤;血管瘤,也即血管異常增生等。三是惡性腫瘤。原發性肺癌,如肺腺癌、鱗癌,早期常表現為混合磨玻璃結節或磨玻璃結節;轉移性腫瘤,也即其他器官發生的腫瘤轉移至肺。四是環境與生活習慣。吸煙與二手煙,煙草中的致癌物直接損傷肺組織;空氣污染,空氣中粉塵等污染物、顆粒物長期刺激肺組織;職業暴露,如接觸石棉、放射性物質等刺激肺組織。
研究表明,體檢發現的肺結節中,90%以上為良性病變或陳舊性病變。診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病變,需要根據結節的大小、密度、形態等,以及患者的年齡、吸煙史、家族史、疾病史等綜合評估。
絕大多數肺結節不會帶來任何不適的感覺和癥狀,但當患者知道自己有肺結節以后,常常會出現各種從心理到軀體的不適,這些不適多由肺結節帶來的心理負擔導致。常見的心理問題最多見的是焦慮型,有人會想“我是不是得了肺癌?結節會不會突然增大,會不會轉移”,因此恨不得過幾天就復查一次肺部CT。此外,也有逃避型的,覺得“反正沒癥狀,根本不需要管”,甚至把存在肺結節的事情拋之腦后,完全不管不顧,也不復查隨訪。還有的人認為,必須馬上切掉,覺得只有手術才能保證沒有問題。
其實這些緊張焦慮完全沒有必要。良性肺結節只需要隨訪觀察即可,即使懷疑是惡性的肺結節,也有多種治療手段和方法,達到治愈性目的。所以,發現肺結節,最好到醫院找專科醫生,了解肺結節的具體風險。醫生會根據對肺結節的評估結果,并結合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合并疾病、個人意愿等,建議對肺結節進行隨訪觀察或者針對性處理。
此外,肺結節患者可以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戒煙并遠離二手煙,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綠色蔬菜、堅果等攝入,適度運動鍛煉,如快走、游泳等,有利于促進肺健康,增強肺功能。
肺結節是身體發出的“健康信號燈”,提醒人們關注肺部健康。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醫學影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肺結節的管理正朝著精準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積極配合醫生建議,可以控制好肺結節,守護肺健康。
(作者為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腫瘤醫學部主任醫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