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題:新聞分析:登頂我國影史票房榜,《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何如此火熱?
新華社記者王鵬
伴隨一代代人成長的神話人物哪吒,點燃了乙巳蛇年新春電影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中午,《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超越《長津湖》,登頂我國影史票房榜。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介紹,《哪吒之魔童鬧海》多人結伴觀影比例明顯高于檔期其他影片,有大量家長帶著孩子共同觀影。“相關數據顯示,這部影片30歲至39歲、中低頻觀眾占比突出。有大量曾經是電影市場主力的觀影人群在時隔較長時間后再次回到電影院,這些觀眾被影片出眾的口碑所‘召回’。”
自1月29日上映以來,僅用不到10天時間就創造我國新的影史票房紀錄,《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何如此火熱?
“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取得超高票房成績,主要是因為口碑爆棚。不論故事人物、特效場面,還是主題立意和戲劇元素,都達到乃至超過觀眾預期。”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胡建禮說。
精彩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教授范敏看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延續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內核的同時,又有自我認同、價值實現、親情友情等多元化的主題表達。“不論是大主題還是小主題的探討,都緊扣當下社會熱點。”
片中角色塑造同樣豐富立體。例如,申公豹因親人申小豹到訪,內心溫情的一面被喚醒;誤以為龍族屠殺陳塘關的哪吒雖然滿腔憤怒,也要先拯救舊友敖丙;各類小妖的形象也都生動鮮活。這使得片中人物故事得以與觀眾形成情感共振。
“近年來,有很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IP再創作的動畫電影。那些好的改編,在立意表達上一定不能脫離時代、脫離大眾、脫離生活。能引起當代人的廣泛共鳴,才是好故事。”范敏說。
精心打磨的視覺特效,則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
據悉,《哪吒之魔童鬧海》中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且新老角色均進行全面“翻新”:建模更精致,皮膚質感更真實。此外,影片特效鏡頭近2000個,主創團隊達4000余人。片中有一場陳塘關大戰的打戲,時長約1分鐘,分鏡畫了半年之久。
記者了解到,片中場面宏大的“洪流對戰”,因制作難度大、工期緊張,制片人曾與導演餃子商量能否把海妖身上的鎖鏈去掉,或者換成若隱若現、時隱時現的方式。導演卻堅持,鎖鏈對海妖的束縛與影片主題息息相關,所以不能讓步。
在餃子看來,做觀眾沒看過的、能造成強烈視覺沖擊的內容才有價值。“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所以不給自己留后路,一開始就設定一個‘完不成’‘夠不到’的目標,然后拼命去‘跳’、去‘夠’、去‘頂’。”
“我們做動畫的心態是寧缺毋濫。”餃子說,“觀眾給了我們做第二部的機會。隨隨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們的追求。我們相信,觀眾不會拒絕有誠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