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最新播報

    東西問丨鄭立波:海南黎苗文化何以“出圈”?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5日15:4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口2月5日電 題:海南黎苗文化何以“出圈”?

    ——專訪海南大學國際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鄭立波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中國海南的黎苗文化是黎族和苗族在海南島上共同創造和傳承的文化遺產,它涵蓋了豐富的民俗風情、藝術形式和文化底蘊。2024年,海南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與法國童聲合唱團“互訪”,黎錦也首次亮相巴黎時裝周,這是黎苗文化“出圈”走向世界的寫照。黎苗文化的“出圈”背后有何故事與啟示?海南大學國際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鄭立波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海南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與法國童聲合唱團實現了怎樣的“互訪”?

    鄭立波:2024年5月,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受邀赴法國開展文化交流,與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同臺獻唱。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演唱了《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茉莉花》《如果我要去中國》等歌曲。

    5個月后,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來到海南,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為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唱起《久久不見久久見》。在五指山市毛納村,兩國小朋友一起聽黎歌、賞黎錦、跳黎舞,了解黎苗民族風情,感知中國文化。

    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可以相互吸引。中法兩國孩子們以歌為媒,為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中新社記者:黎錦首次亮相巴黎時裝周,背后有哪些故事?

    鄭立波:在2024年9月舉行的巴黎時裝周系列活動之2025春夏巴黎女裝周上,來自海南五指山市的黎錦元素原創服飾亮相。被譽為中國紡織業“活化石”的黎錦,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走上巴黎時裝大秀的舞臺,為這場國際時尚盛宴增添了獨特的東方韻味。

    時裝秀上,國際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與五指山黎錦國際化培養班學員采風探討的2025春夏“LA黎”系列現場發布。該系列以五指山的熱帶雨林植被、豐富的動物群和宇宙能量為背景,由國際設計師與海南本土織娘共同完成,詮釋了黎錦等中國文化的時尚魅力和市場潛力。

    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了海南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五指山市厚植文化根基,既注重黎錦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又積極探索其產業化、國際化的道路。例如,開辦黎錦技藝傳習所,推動黎錦技藝入校園,讓這一古老技藝在年輕一代中得以傳承和發揚,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傳承人,并尋求與國際服裝設計師合作,將這一民族文化推向國際舞臺。

    中新社記者:海南黎苗文化何以“出圈”?

    鄭立波:黎族、苗族的文學、舞蹈、音樂、服飾、文身、節日儀式、建筑與傳統工藝等有獨特的審美文化,如鼻笛,顧名思義,用鼻子的氣流來吹奏笛子,這是古代黎族人傳承下來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如黎族服裝,據不完全統計,其傳統紋樣就有100多款。

    這些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傳播價值和效應。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生長的群體,最有效的文化交流就是直接接觸與認知,在接觸互動中了解對方文化甚或情感,從而消除誤解和偏見,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尊重。藝術在傳播中能繼續存在、獲得新的闡釋、派生出新的價值與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藝術要吸納各種思想和文化元素,融合成更豐富、更寬廣、更包容的文化藝術。

    當前,中國文化藝術的獨特性在國際舞臺上引人注目,但仍存在著結構性的難題,即如何將中國特色文化更好地展現,與其他文明形成對話和交流。中法童聲合唱團的同臺演唱,很重要的是找到了契合點和平衡度。這是產生共鳴最重要的基點。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民族與潮流應怎樣創新結合?

    鄭立波:文化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融合與創新。融合創新不是丟掉自己的基因,而是在自己獨特基因基礎上,不斷地調適,形成新的文化表達和展現。

    例如,首演于2000年的中國大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就是把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中國的音樂語言找到彼此平衡的代表作品。作品將客家人獨特的樹葉吹奏展現給了全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藝術和文化,為中國的特色藝術形式而吸引、喝彩。這部作品在12個國家演出了70余場,創下中國大型交響樂作品演出場次之最。

    黎錦現身巴黎時裝周秀場,實際上是完成了從實用價值到藝術價值的轉化。從根上看,黎錦的靈魂與精髓并沒有變,因為黎錦紋樣圖案就是黎族生活、生產、圖騰的記錄,是黎族自己的百科全書“字符”,展示的是黎族人關于對天地人的認知,是代代相傳的黎族文化“原典”。

    黎錦就是黎錦,再怎么變也無法替代。改變的是時代再現,即借助藝術美學和高科技,用最新潮時尚的方式去傳遞這些最核心、最精華的元素,展現與時俱進的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實現傳統與時尚、厚重與精致、沉穩與活力的結合,煥發出青春的氣息。

    中新社記者:中國民族文化如何更好“出海”?

    鄭立波:如何實現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間的有效轉化,如何將本土文化和其他文化融合創新,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大國際傳播的文化供給側改革,在當代供給、價值供給、民間供給三個維度上實現突破,形成基于當代人樂于接受的呈現、形式、事實、價值觀等敘事結構,最終搭建融通本土性、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文明表達體系。

    在跨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方面,認知失衡是制約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大難題。我們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對待文化交流都是以自己的文化體系作為坐標,很少去認真理解和分析對方文化背景,一味采取自己的文化視角,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對方身上,想當然認為“我喜歡你也喜歡”或者“我必須讓你喜歡”,其結果往往是費勁多效果差,甚至起反作用。

    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重新審視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條件——相互尊重和理解,學會接受差異,并在尊重差異中找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尋求受眾需求共同性這個坐標點,也就是“我們一起喜歡”。

    中國民族文化“出海”,要充分認識文化交流的需求側問題。基于國際傳播文化差異、受眾多元化、平臺選擇的結構性轉變挑戰,基于開放的傳播網絡平臺的應用現實需求,注重傳播區域、傳播人群、傳播效率和效果,注重內和外的信息交往系統的構建。如從注重官方和主流媒體交流,到注重民間交流、學校交流、智庫交流;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借助數字化、虛擬現實等保護和傳播傳統文化。

    當前,尤其是AI的出現,為藝術開辟了與現實空間并行且能交互的虛擬空間。虛擬空間不僅使傳統藝術的傳播出現了生機,而且在傳播過程中涌現出超越傳統藝術的新的藝術樣式,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同時,要注重本土特色文化的新平臺推廣。例如,國內外社交媒體、跨文化合作項目、跨機構交流以及國際學術會議等,這些平臺讓人們之間的交流更為暢通,也為藝術傳播提供了廣闊空間。(完)

    【責任編輯:周曉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執照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互聯網出版機構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許可證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合作咨詢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的中文字幕大全免费8|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6|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 qvod|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