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 題:莫因流感引發意外!謹記“四要點”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日前,因流感引發意外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常見的流感為什么會造成嚴重后果?如何最大程度防范風險?醫學專家給出解讀和建議。
要點一:高危人群要警惕
多位醫生告訴記者,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的傳染性強,可能導致原有基礎疾病加重,并引起肺炎、心肌炎、神經系統損傷等并發癥。
因此,醫學上認為孕婦、兒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屬于流感高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發重癥,需要格外警惕。這些人群在流感流行期出門可戴口罩,盡量少去商場或集市等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表示,我國流感流行期大多是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或3月。在流感流行期,家庭和公共場所應做好清潔、消毒,家中如有高齡老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注意防止將病毒帶回家。
如何判斷得了流感還是普通感冒?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流感癥狀更重、起病更急,往往是38.5℃以上的發熱,除了咳嗽咽痛以外,還會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如頭痛、肌肉酸痛、特別乏力等。
要點二:癥狀嚴重快就醫
李侗曾表示,得了流感,并不都需要去醫院,癥狀較輕的居家隔離即可,使用一些解熱鎮痛、祛痰止咳的藥物,一般7天左右可以康復。但如果出現39℃以上的高熱、使用退熱藥物效果不佳,或有劇烈咳嗽、呼吸急促、胸悶、憋氣等嚴重癥狀,或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意識模糊,需要及時就醫。
北京醫院主任醫師李晶表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如果得了流感,也不用慌張。若癥狀較輕微,只有咽痛、咳嗽、流鼻涕等,可先在家中休息,適當多飲水,清淡飲食,用一些藥物緩解癥狀。一旦出現高熱不退、大量濃痰、呼吸困難、精神不振等嚴重癥狀,那么一定要抓緊時間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陳文慧提醒,還要警惕繼發感染。有的患者癥狀已經好轉,但再次出現發燒、痰量增多、痰色變化等現象,此時應及時就醫。
要點三:對癥用藥很重要
陳文慧介紹,流感屬于病毒感染,在48小時之內服用特異抗病毒藥,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注意科學的支持治療,包括合理飲食、注意休息等,能幫助加快康復。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耐藥性分析結果顯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對于抗病毒藥物是敏感的,藥物治療是有效的。
李侗曾提醒,流感不是細菌感染,抗生素對其無效。居家休息隔離期間,要注意合理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
要點四:每年可接種疫苗
醫學專家公認,預防流感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就是接種流感疫苗。雖然接種了疫苗不等于一定不得流感,但可以顯著降低發病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由于流感病毒流行株每年發生變異,疫苗也需隨之變化。王麗萍介紹,根據相關監測和研究分析結果,我國當前接種的流感疫苗與流行的甲型H1N1亞型病毒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種有效,建議所有6月齡以上、沒有疫苗接種禁忌的人群,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
據了解,流感疫苗接種單位常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綜合醫院。衛生健康、疾控部門會公布轄區接種單位名單,公眾可就近、就便前往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王大燕表示,疫苗接種后通常需要一定時間來產生具有足夠保護水平的抗體,因此,一般建議大家在流感流行期來臨前1到2個月,即9月、10月前后接種流感疫苗。
“但對每個個體而言,只要還沒有感染,就可以通過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流感、減少感染、減輕癥狀、縮短病程、顯著降低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王大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