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6日,政協第六屆黃岡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政協委員張鳳珍表示,需要強化產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均衡公共服務配置,做好規劃引導,加快推進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
張鳳珍表示,一方面,目前黃岡部分縣市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難以提供大量高質量、不同層次的就業崗位來吸納本地勞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向縣城、中心鎮區集中。
另一方面,黃岡部分縣域城鎮交通網絡不夠完善,對外連接性不強,內部道路存在年久失修、老化、規劃不合理等問題,影響了城鄉融合、產業發展和人口流動。因距離武漢較近,部分有條件的城鎮居民選擇到武漢買房、就學、就醫。
為此,她建議,立足各地的資源稟賦,如紅安的紅色文化資源、蘄春的中醫藥資源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產業集群。針對不同地區的產業特色,打造專業化的產業園區,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產業發展與人口集聚的良性互動。
為提升城鎮承載能力,修建、拓寬連接鄉村與城鎮、城鎮與周邊城市的道路,增加公共交通線路覆蓋范圍,方便居民出行,也利于貨物運輸、促進產業發展,為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推進城市更新,加大對城鎮水電氣供應設施的更新改造力度,保障穩定供應。高標準建設污水、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打造宜居的城鎮環境,增強城鎮承載能力。
為增強就地城鎮化吸引力,建議合理布局新建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機構,滿足居民子女入學需求。通過建設園區分校、城鄉教師輪崗交流、遠程教育資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園區、鄉鎮學校的教學質量,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支持力度,讓居民在本地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
張鳳珍表示,要合理布局生活區、產業區、商業區等,充分考慮人口增長趨勢、產業發展需求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為就地城鎮化和“雙集中”發展提供科學的規劃引領。
策劃:郭斯、王焱堯
記者:胡小軍、阮瓊、陶輝、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