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夢婷 劉佳文)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們江河村自產的新鮮紫薯,軟糯香甜,好吃不胖……123上鏈接!”11月11日晚七點,走進應城市天鵝鎮江河村“奮斗的村支書”直播間,天鵝鎮江河村村支書呂志峰正在鏡頭前,向網友介紹江河村的特色農產品。
呂志峰一邊熱情推介江河村特產,一邊介紹村里的發展情況,同網友幽默互動,氣氛十分活躍,僅僅20分鐘,直播間就已售出50多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18年,在精準扶貧事業的感召下,呂志峰毅然回村,肩負起村支部書記的擔子,上任后呂志峰帶領村“兩委”探索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產業發展經營模式,建設香菇基地1個,成立特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不斷壯大稻蝦、香菇、水產養殖3個村級主導產業,帶動吸納農業能人創業發展,帶動2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產業發展有力度,村民的小日子也要過得有盼頭。
“村里老人較多,各家產的農產品吃又吃不完,賣又沒有渠道,很多好的農貨只能白白浪費。”呂志峰介紹,一次外出學習時,發現電商直播帶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自己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幫助村民售賣土特產。
說干就干!呂志峰利用個人抖音賬號“奮斗的村支書”,變身成為主播,從“低頭種田”到“上網吆喝”,讓粉絲成為客流。
“10月賣菱角、11月賣紫薯、干豇豆,到12月了還可以賣茨菇、芋頭、蓮藕,每天都可以賣幾百單呢!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呂志峰高興地介紹著直播臺上的數十種樣品,里面既有合作企業的產品,也有村民自家的土特產。
“我年紀大了,家里自產的土雞蛋吃不完,到市場賣又不方便,村里上門收購,幫我賣的價格也好。”村民江幼蘭說,以前吃不完的農產品大多是送人,現在通過村里在網上售賣,又多了條增收的好路子。
從上門選品、收貨、直播,到打包、售后、返利,呂志峰帶領村“兩委”為村民提供一條龍服務。
“10月開始直播帶貨,一個多月時間,銷售額5萬多元,既記錄了村莊發展變化,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呂志峰表示,村民的滿意,也加堅定了自己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
與呂志峰“心有靈犀”的,還有應城市長江埠街道永樂街社區的黨支部書記陳思瑤。
“家人們,歡迎來到小陳書記的直播間。今天帶來的是長江埠砂子饃,這個是我們應城的非遺美食,口味香酥,油而不膩,風味獨特,需要的家人們可以在購物車下單。”11月10日晚上七點,在永樂街社區居委會直播間,陳思瑤正舉著真空包裝的砂子饃,線上直播,為家鄉的農產品代言。
臨近歲末,小陳書記的直播間里下單量也比往常多了起來,米粉、豆皮、糍粑等鄉貨,成了直播間的“香貨”。
“從2023年開始,我就通過抖音展示我長江埠美麗鄉村的變化,用鏡頭紀錄村干部日常工作的點滴,經過一年多的經營,賬號積累了不錯的流量,今年5月份,我開始嘗試利用業余時間為長江埠的本土特產帶貨,現在每天的銷售額在兩千元左右。”陳思瑤說。
嘗到了直播帶貨“甜頭”,陳思瑤現在正積極對接本地優質農企,想將更多應城好物推介到全國各地,進一步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11月3日,他受抖音官方邀請參加“鄉村振興走百村、進萬家,村官溯源日記”直播助農活動,參與到全省優質農特產品推廣中來。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連接了城鄉,暢通了產銷之路,也讓老百姓的口袋越來越鼓。
咸鮮醇厚的黃灘醬油、勁道味長的三結豆皮、鮮美營養的湯池甲魚等一個個應城本土特色的農產品正搭上網絡的快車,通過“網紅書記”的直播間,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