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程國輝)每天不僅能吃上熱騰騰的可口飯菜,閑時還可以在棋牌室里尋朋問友、侃天說地……辦好“食”事,如烹小鮮。如今,在應城市四里棚街道劉楊社區“幸福食堂”,這里的老年人過上了幸福生活。
社區居民正在用餐。
劉楊社區“幸福食堂”。
近年來,劉楊社區將“幸福食堂”建設列為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在老年人相對集中、交通便利、環境適宜、基礎設施良好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建設幸福食堂、助餐服務點、配餐服務點和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有效提升了特殊困難群體及轄區老年人生活質量。
依愛好“選擇”項目
棋盤前,楚河漢界,老人們兩兩對弈;牌桌上,四方天地,一派祥和溫馨;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筆力遒勁如行云流水;古箏表演,引得現場聽眾沉醉其中......
9月25日上午9時許,記者慕名走進應城市四里棚劉楊社區幸福食堂老年活動中心,老人們正秩序井然地在各自喜愛的活動項目上釋放文化活力、綻放夕陽風采。
一塊擺滿餐食的圓桌,用屏風隔開,供老年人日常吃飯使用;內部還有兩個小房間,方便經常性開展棋牌娛樂。
社區居民正在“幸福食堂”進行文娛活動。
近兩年來,劉楊社區在應城市民政局、應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應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城市總工會等部門單位的指導幫助下,將“幸福食堂”與農家書屋、愛心超市、紅色驛站建設相結合,在保障基本用餐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功能業態,統一進行適老化改造,打造閱覽室、文體活動室、交心談心室等場所,相應開展觀影、閱讀、書法等文娛活動,一站式滿足老年人娛樂社交需求,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就餐體驗。
按年齡“定制”菜價
統一收費標準,公開服務承諾。“眾口難調”是食堂運營的“老大難”問題。
菜單更“適老”。蒸蛋、土豆、冬瓜等易燉煮、好咀嚼、口感綿軟、富有營養的系列菜品,出現在老年人的菜譜中,廚師更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菜。
“幸福食堂”助餐標準。
按照“二葷二素一湯、每周菜品不重樣”標準科學合理配餐,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我們以拉家常的方式,直接征求老人意見。”劉楊社區“幸福食堂”負責人、社區退休干部郭春梅說。
食堂職工周秋紅對此深有體會:“比如這道燒豆腐,開始我們只做一種微辣口味的,后來根據老人的要求,一道菜做兩份,一份辣的、一份不辣的,盡量增加選擇。”
劉楊社區幸福食堂就餐區的一塊年齡區間就餐價格表格外引人注目,從70歲到95歲以上老人,不同年齡區間,就餐價格適度微調,實行定價供應,盡顯關愛和溫馨。
據悉,老人們登記注冊后,可獲得與年齡相應不同顏色的卡片刷卡進餐。7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幸福價”“關愛價”,甚至免費供餐。
每月百歲老人過生日,食堂還特別為壽星們請客,接來當月份同一天生日的老人一起慶生,好不熱鬧。
幸福食堂溫馨灶火不斷燒旺。劉楊社區幸福食堂在傳統節日、老人生日等節點,開展文藝演出、吃長壽面、生日蛋糕,讓更多的老人在茶余飯后享受到了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應城市四里棚街道劉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七海說,社區戶籍人口3000余人,常住人口7800人左右,平時每天有一、兩百人進餐。
向市場“尋求”服務
確定需求,餐品質量更要有保證。劉楊社區“幸福食堂”負責人、社區退休干部郭春梅介紹,在相關部門指導下,食堂對食材進貨、儲存、加工、處理、留樣等進行規范管理。“食堂用的大米和我們在家吃的米是相同品牌,每種青菜洗3遍……和做給家人是一樣的標準。”周秋紅說她母親也住這里,“食堂員工都住這個社區,如果將來她不想自己做飯了,來這里用餐,很放心。”
吃得好不好,居民說了算。“社區公開了投訴電話和意見箱,還聘請10名居民為特邀監督員,每天就菜譜提出建議。發現問題,社區及時介入整改。”劉楊社區干部劉兵說。
引入市場經營,激發造血功能。不同于其他村(社區)來源于村民捐款、民政補助和愛心捐贈,劉楊社區幸福食堂聚焦“辦得久”,注重加強管理運營,由社區主導經營,既滿足老年人進餐“幸福價”倒貼錢,還自負盈虧。社區僅承擔幸福食堂每月水電費約6000元左右。
盤活運營機制提供外賣服務。為讓幸福食堂7名員工工資(每月2500元左右)有保障,能正常運轉,幸福食堂充分發揮社區附近居住工人多的優勢,每天提供約500人對外快餐(其中每日固定外賣送餐120盒,價格為12元/盒)。同時承辦社區居民紅白喜事的桌席(每桌兩個檔次:668/桌、768/桌),讓居民辦大事既感到方便,又能享受到經濟實惠且吃得放心。
乘政策“春風”管理
搭乘網絡“快車”,推行績效管理。四里棚劉楊社區幸福食堂搭建起老年人信息錄入、就餐數據管理、補貼統計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刷臉就餐”自動完成補貼發放和支付結算,實時生成老年人就餐檔案,提高助餐補貼工作效率。采取1名社區干部負主責,2名固定廚師,多個志愿者輪流服務運營模式,加強績效考評…………
在此基礎上,應城市民政、人社部門還出臺幸福食堂補貼激勵措施和公益性崗位優惠政策,推動幸福食堂建設可持續發展。
服務“精細度”隨之提升。“幸福食堂”配備由村、社區干部、駐村干部等人員組成的服務專班,組建由無職黨員、熱心群眾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協助開展食材采購、財務監管、送餐上門等工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劉楊社區注重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面向各村、社區老年群體展開調研工作,收集意見建議,其中涉及到用餐標準、菜譜制定及資金管理等合理化建議正被有關部門采納推進。
截至目前,通過“幸福食堂”項目,應城市四里棚劉楊社區已帶動近20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熱菜熱湯,食堂食香。從幸福食堂端入老人“心房”,社區養老助餐服務的“幸福方程式”正在劉楊模塊式樣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