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記者 梅濤 攝
群英薈萃,閃耀荊楚。9月24日下午,“2024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思享會暨《湖北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4)》發布會”在武漢成功舉辦。
來自達夢數據、九州通、卓爾智聯、中貝通信、中科通達等60多家湖北上市公司的高管與會,還有銀行、券商、保險、基金、投資機構代表,湖北部分金種子企業代表1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質生產力賦能湖北高質量發展路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此次活動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楚商聯合會聯合主辦,湖北日報編輯部、支點財經/支點雜志編輯部、湖北省長江新動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長江智庫、楚商智庫等機構提供智力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上市公司是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對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化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湖北積極推進上市倍增計劃,本土上市公司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力、治理水平、投資回報、信息披露、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表現穩步提升,成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資本市場“湖北板塊”表現日益搶眼。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此次活動上,各位企業家、上市公司高管、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湖北日報記者 梅濤 攝
“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馮裕才在主旨發言中多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性。
今年6月成功上市的達夢數據,被譽為“國產數據庫第一股”,是目前湖北上市公司中股價“天花板”,也是湖北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企業。
“國家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脊梁,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靈魂。企業與國家目標一致時,才有前途。企業不能因為上市而停止創新,要避免這種情況。”馮裕才說,“掌握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公司在需求關、技術關、人才關、資本關、生態關等創新五要素上一次次闖關成功。”馮裕才說,創新就是勇于探索、開辟新境。體現在管理上,就是對標一流企業找差距;體現在技術上,就是結合企業實際不斷攻克難題;體現在機制上,就是不斷優化流程。
“未來,我們將毫不猶豫地堅持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不動搖。保持守正創新,在常變中長青。”馮裕才說,未來達夢數據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數據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和突破,打造中國的世界級數據庫品牌。
本次活動特別為馮裕才先生頒發了2024湖北上市公司年度人物證書。
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 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的產業變革。
湖北日報記者 梅濤 攝
“打造新質生產力,有利于幫助醫藥商業企業適應這一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九州通醫藥集團董事長劉長云在發言中表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全球競爭的加劇,醫藥商業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作為科技驅動型的全鏈醫藥行業綜合服務商,九州通主營業務涵蓋醫藥流通、醫藥CSO、醫藥工業、醫藥新零售等業態,在中國醫藥流通行業中位列第四,在民營醫藥流通行業中位列第一。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九州通制定了“三新兩化”戰略,打造新的增長點。“三新”戰略指的是新產品、新零售、新醫療,“兩化”指的是數字化轉型、不動產資產化。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探索,九州通在打造新質生產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劉長云介紹,目前,企業的運營效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持續優化,客戶滿意度穩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市場競爭力得到了顯著增強,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卓爾智聯成立于2003年8月,2011年7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卓爾智聯實現總收入1252億元,總資產637.79億元,在財富中國500強排名第182位。
“近年來,我們一直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實體經濟向‘新’而行。”卓爾智聯集團總裁齊志平在發言中表示,卓爾智聯全面發力數實融合及產業數字化,致力于數字貿易、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前沿創新,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貿易平臺。
湖北日報記者 梅濤 攝
在主題交流環節中,中貝通信董事長李六兵、中科通達董事長王開學、華視集團控股董事長陳繼承、中信證券信息科技領域資深專家陳力等嘉賓,圍繞“跨越周期,打造常青基業”主題,從不同專業視角,探討湖北上市公司如何在經濟周期波動中保持穩健發展,通過戰略調整、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等手段,構建長期競爭力。
李六兵表示,未來10年,公司將人工智能與新能源業務視為公司的首要任務。王開學也表示,“唯有創新才能夠真正讓企業擺脫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帶來的困擾。”
《湖北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環節同樣引人注目。
湖北日報記者 梅濤 攝
《報告》由長江智庫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制作并發布。長江智庫在湖北省國資委的支持下成立,2024年3月在長江產業集團正式揭牌,依托集團旗下湖北長江高新產業研究院公司匯集各方研究力量,聚焦產業發展、產業投資、產業運營、國資國企改革等研究領域,為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從理念到實踐的一攬子服務。
其中,長江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長江新動能作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中心運營主體,專注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研究和賦能,系統研究并編撰了湖北上市公司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146家,全國排名位列第10位。
從市值角度看,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3934億元,全國排名第12位。
從區域分布來看,湖北各城市上市公司情況與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匹配。截至2023年末,武漢共有79家上市公司,占全省54.1%,市值合計7683億元,占全省55.1%。緊接著的則是宜昌、襄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別為宜昌13家、市值1021億元,襄陽12家、市值608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湖北省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相對均衡,涵蓋了設備制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材料、環保等先進制造業及新質生產力領域。
如何推動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圍繞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多個建議。
一是靠前發力,加強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二是集聚壯大,構建以上市公司為核心的高質量產業集群。三是向“新”發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四是治理革新,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披水平。五是從優到強,加快優勢產業上市步伐。
《報告》認為,提升湖北上市公司質量,是一場需要持續接力、久久為功的“馬拉松”,需要政府、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全力以赴,跑好手中“這一棒”,共同推動湖北資本市場的繁榮與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增長注入不竭動力。
優秀的企業總是自帶光芒。此次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24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優秀實踐案例》,該案例由湖北日報編輯部、支點財經/支點雜志編輯部聯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楚商智庫等智力支持單位,通過深度調研走訪、案例征集、模型搭建、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等環節,最終從社會責任、新質生產力、改革創新、市值管理四個方面,共選取30個2023年表現優秀的湖北上市公司案例,詳細解讀優秀背后的成功密碼與經驗教訓,以期為更多企業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