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劍芳 李婷婷)9月14日至16日,咸安區“桂子古風奇妙夜”“聲動咸安”復賽、“強國復興有我”等4場惠民演出在淦河畔海德香街舉行,數萬游客及市民逛香街、品美食、看大戲。
14日晚上7時,“‘香’約桂鄉 樂游咸安”2024年中秋桂子古風奇妙夜首場活動在海德香街火熱開展。 民俗表演《嫁哥哥》、樂隊表演,薩克斯演奏、《非洲鼓》《桂花仙子詩詞書畫茶藝表演》……
演員們身著不同服飾參與表演,把夜市活動裝扮得喜慶又熱鬧,深度感染著現場每位觀眾。
主舞臺區兩旁的桂香奇妙市集購銷兩旺。既有面部彩繪、投壺、手工糖畫、竹編等中秋傳統項目展臺,又有桂花酒,桂花糕,桂花文創產品展示;臨街還有各類特色小攤生意火爆。
咸安區是“中國桂花之鄉”“中國嫦娥文化之鄉”“中國中秋節俗傳承基地”。自古以來,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品桂花等習俗流傳至今。
當晚,“桂花仙子”郭亞莉帶著幾名仙子姐妹,身著霓裳穿行在香街,向游客熱情解說咸安桂花香文化,并免費派送月餅和桂花文創產品等。
15日晚,“聲動咸安”首場復賽在海德香街拉開帷幕,66位來自農村、社區、高校等不同階層的選手角逐進入半決賽名額。從美聲到民族,從通俗到原生態,獨唱、組合唱、表演唱、戲曲等多種表演形式輪番上陣,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民參與、全城狂歡。
“設置了永安街道站等8個賽區,線上觀眾約有10000余人次,線下觀眾有8000余人次。參賽選手共有500余人,晉級206人。”咸安區群藝館館長羅利民說。
16日晚,由咸安區文聯主辦的“強國復興有我”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藝惠民演出順利舉辦。
咸安區作協、朗協等11個協會同臺獻藝,《香風秋水桂花情》《祖國頌》《夫妻觀燈》等各協會創作了詩歌,舞蹈,三句半,旗袍秀、黃梅戲,現場作書畫等多種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咸安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會、區老促會在16日上午舉行了一場“繼承傳統文化?弘揚老區精神”專場文藝展演活動。
“聞桂香,逛香街,品美食,在一場花香與文化交融的氛圍里過中秋,讓生活有詩意,心情很開心!”從武漢2次趕來看戲的彭女士說。
近年來,咸安區委、區政府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著力唱響文明之歌、打造幸福之河、建設桂花之城,先后完成了百年紅橋、龍潭古橋、王家畈學堂等修繕項目,實施了潛山文化體育公園、向陽湖文化名人事跡展、董繼寧美術館提檔升級等文化工程。
打造了錢亦石故居、錢瑛生平事跡展、汀泗橋紅色美麗社區等紅色陣地,創作了《姐樂吔》《燈哪燈》《我愛我村》等文藝精品,舉辦了桂花、櫻花、油菜花等系列文旅活動,咸安的文化發展日益出新、出圈、出彩。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咸寧海德香街負責人劉海琳表示,將抓好平臺建設、運營服務與品牌打造,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打造文化新場景、豐富文創新產品,形成可持續的夜市發展模式,為市民朋友獻上文化盛宴,切實用藝術點亮城市、用文化豐盈生活、用特色賦能未來,不斷增強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和吸引力。
據悉,為迎接中秋國慶雙節假期,咸安區提前布局,投入100余萬元對整個街區提檔升級,完善街區道路、路燈、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新插了160面國旗,新增了32面路燈桿旗,20個音樂箱,實施“亮化、彩化、美化”工程,并將周邊小區的1000多個停車位對外開放,解決夜市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