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程蒙 陳仕源)8月29日,記者從咸寧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為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為優化營商環境蓄勢賦能,該市積極推行“用地清單制”改革。
相關改革舉措旨在提高投資建設的便利度,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并促進社會投資類項目的快速落地。
在經營性土地出讓前,由政府先行完成區域性統一評價,包括地質災害、地震安全、壓覆礦產、水資源論證、防洪、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評估,文物、歷史建筑保護對象、古樹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網等現狀普查。
將14項評價普查變成一張“用地總清單”,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部門在土地供應時一并交付用地單位,作為項目審批管理、技術審查的依據。企業無需承擔相關評估和普查費用,顯著降低了資金成本。
同時,由于審批流程的簡化,為企業節省辦理時間約90天,大幅壓縮時間成本。
“用地清單制”改革從“單部門審批”變“多部門協同”,通過簡化審批環節,讓企業實現成果共享常態化,極大提升企業投資和建設便利度,激發市場活力。
通過降低企業時間成本、資金成本,使企業將重心轉移到生產研發上去,是用審批的“減法”換來發展的“加法”。
同時為各監管部門在項目報建或竣工驗收等環節提供清單,有助于各部門知責、明責、履責,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服務型政府。
咸寧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部門市縣一體精心打造“兩上四服務”品牌,持續優化“一個項目、一本臺賬、一跟到底”服務機制。該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科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獲得用地單位廣泛贊譽。
以交通行業為例,該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部門的服務舉措,有效助推重大交通項目用地報批工作順利落地。
今年以來,全市系統上下一心,上門服務用地單位345人次,收集反映問題109個,協調解決了包括南外環高速因施工圖與初步設計不一致、通修高速征地進度緩慢以及先行用地缺少使用林地手續等79個問題。
今年3月5日,湖北交投鄂南公司為咸寧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送來“上門服務行 服務企業好”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