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曾甜甜、柯美中)家住陽新縣的肖某為獲取利益,伙同他人于禁漁期在該縣某水域收購非法捕撈的螺螄3萬余公斤。5月16日,陽新縣檢察院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肖某提起公訴。
肖某在陽新縣某鄉鎮經營一家水產店,為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經常會在村民手上收購捕撈的螺螄。
2023年5月的一天,肖某跟好友黃某(另案處理)聊到在某水域非法捕撈螺螄的事情,覺得有利可圖,便提議分頭在不同區域收購螺螄,集中轉賣。
商議后,由黃某負責以每斤0.6元的價格在西山村收購螺螄,肖某以每斤0.7元的價格跟黃某結算;肖某以每斤0.8元的價格在沙湖村收購螺螄,以0.8-0.85元每斤價格倒賣給他人。
2023年8月,該縣公安機關在辦理一起非法捕撈案時,順線摸瓜找到了作為下游收購方的肖某。8月13日,肖某被傳喚到案,承認犯罪事實,隨即被公安機關刑拘。
9月20日,陽新縣檢察院對肖某批捕。
經查,2023年5月至6月期間,肖某明知某水域每年5月1日0時至9月30日24時為禁漁期,仍伙同黃某收購非法捕撈的螺螄販賣,共計32483.75公斤,價值78825元。
案發后,肖某主動投案自首,并退出贓款70000元。
辦案檢察官解釋,螺螄看似不起眼,其實是流域大生態的重要一環。螺螄廣泛存在于溝渠、池塘、河流以及湖泊中,可以促進泥水界面的物質交換和水體的自凈,被稱為“水體生物凈化器”,對維護湖泊的水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非法捕撈螺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