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2024年荊楚非遺嘉年華活動將于6月13日—15日在恩施女兒城舉辦。
(圖/視覺中國)
湖北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人文環境,融合多元文化,非遺技藝琳瑯滿目,多姿多彩。如今湖北更是全力推進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
本次活動將會帶來哪些的精彩絕倫的非遺項目?先來一睹為快!
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
(圖/ 來鳳縣政府門戶網站)
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流傳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的傳統舞蹈,源于五代時期,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于一體,有“東方迪斯科”之稱。舞蹈動作粗獷健美,擺姿流暢自如、穩健大方,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肉連響
(圖/ 中國利川網)
肉連響是一種少數民族地方舞蹈,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都亭、汪營、南坪一帶,因以手掌擊打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為特色,故稱之為“肉連響”,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武當武術
(圖/太極湖Taichi Lake)
武當武術,具有鮮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養生方法的天然結合體,武當武術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完整,已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劍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領,這些都集中體現在張三豐的《太極拳總論》、《太極拳歌》和《太極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孝感雕花剪紙
(圖/ 湖北影視《傳藝》)
孝感雕花剪紙融合了南北藝術之長,既有北方粗獷蒼勁的風格,又有南方玲瓏細膩的特點。它出自勞動人民之手,表達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以物比興,以形傳神,突出時代風情,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漢繡
(圖/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漢繡是流行于湖北荊州、武漢一帶的傳統刺繡藝術,始于漢,興于唐而盛于清。漢繡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繡法之長,漢繡構思大膽,色彩濃艷,畫面豐滿,裝飾性強,處處流露出楚風漢韻,在中國刺繡園地里自成一格,大放異彩。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4年荊楚非遺嘉年華活動將有匠心獨運的非遺技藝,別樹一幟的非遺表演,帶您領略湖北非遺的瑰麗風采,感受土家民俗風情的醇厚韻味,展示湖北非遺保護的優秀成果,見證千年文化與時代創新的碰撞與融合,共赴一場荊楚非遺魅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