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丨阮瓊 劉璐
通訊員丨黃旺宣 魏永伙 李俊 采寫報道
章寶元近照。阮瓊 攝
孟夏五月,艷陽高照。得知記者來訪,章寶元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匆匆趕至黃石市花園社區服務中心。
“不好意思,剛剛在小區轉運垃圾去了,衣服沒來得及換。”章寶元滿臉歉意道。如果不是這次交流采訪,你很難將眼前的這位渾身塵土的老人與海軍聯系在一起。
與機械打交道的水兵
1978年12月7日,20歲的章寶元懷揣著對大海的向往,通過招考后前往旅順口報到。
旅順口是舉世聞名的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也是我國重要的軍港和海軍基地。“在走上軍艦的那一刻,我整天都很興奮。這天天氣非常的好,天空藍得如水洗過一般的純凈。”章寶元興奮道。
北海艦隊機械訓練班。阮瓊 攝
但挑戰也很快到來。章寶元坦陳,第一個挑戰就是暈船。艦艇出海執行任務時遇到風浪,船體不僅左右橫搖,還前后豎搖,他吐個不停,連膽汁都吐出來了,根本沒有藥物可以緩解。
“一暈船真是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更何況是要在船與船之間來回穿梭、運送物資……”章寶元向老班長求助,得到的絕招就是靠自己——你只有自己去適應它。
從此以后,只要登船,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他都逼著自己不能躺床上,要么去做機械保養,要么去檢查補給情況。差不多三年時間,章寶元終于克服了暈船反應,“部隊雖然設置了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如蕩木、旋梯等,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個人的信念與堅持。”
憑借一股敢闖敢試、刻苦鉆研的韌勁,很快,章寶元掌握了一名海軍陸戰隊工程兵所有的必備技能,并被提拔為北海艦隊機械訓練班的班長,主要負責教授新兵各種工程器械的構造、操作和工作原理。
讓電磁鐵不懼300℃高溫
曾經以為海軍很浪漫,真正參軍入伍后,章寶元才明白當中的艱辛。
章寶元回憶,初到機械維修組,別說什么藍天大海了,大家都是在封閉狹小的機艙里工作,周圍環境高溫高濕高噪音,且值班都是單戰位,沒有輪崗。“工作連軸轉是常態,特別是盛夏季節,衣服上的汗水,從早到晚就沒有干過。”
章寶元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阮瓊 攝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海軍陸戰隊工程兵,除了海上搬運物資這種枯燥的活兒,更還需要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如駕駛壓路機、壓土機、汽車,打坑道、修路、建造,等等。”章寶元笑道。
1983年10月,章寶元退伍返鄉,成了鋼廠里的一名電工,開始回歸生活的大海遨游。到了鋼廠不久,他憑借在部隊時候的那股敢闖敢試、刻苦鉆研的韌勁,給廠里帶去了不少驚喜。“那時候,鋼廠剛出爐的紅鋼,為了提高效率,溫度在300℃左右就需要用電磁鐵吊送轉移。但現實的問題是,高溫條件下,通電不久的電磁鐵很快因線圈熔斷而報廢。”章寶元說。
如何保證電磁鐵里的線圈不被紅鋼的高溫灼壞?了解到地暖的工作原理后,章寶元后靈機一動,何不試試把地暖的隔熱材料硅酸鋁添加進電磁鐵底部?“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的想法,沒想到還真成了!”章寶元笑道,“類似的小創新還有很多。當然,現在這樣的技術都不算什么秘密。”
章寶元說,退役41年來,如果說自己還有什么“秘密”的話,那就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腦海中時不時會出現那段熟悉的旋律,“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我們的水兵好好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