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學韜)嘉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5月26日透露,近年來該縣切實踐行“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思想,以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為抓手,探索出一條耕地保護的新路徑,成為我省“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縣”“耕地保護任務完成情況突出地區”。
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從 2021年4月開始,湖北省即在全省范圍開展耕地保護“十大行動”。嘉魚縣立即響應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全縣自上而下推行科學且嚴格的“耕地保護令”,同時也得到了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力支持。
目前,嘉魚縣耕地總面積48.7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38.38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5.97萬畝、總產量18萬噸左右。
當地農民蔬菜豐收 通訊員 供圖
加強耕地補充,守住“大糧倉”
依據省廳的宏觀規劃和指導意見,該縣科學制定耕地保護規劃和具體措施,確保符合整體戰略布局。
嘉魚縣長江民垸田園風光 通訊員 供圖
據悉,嘉魚縣歸糧洲、平安洲、護縣洲、團洲等民垸共有8.94萬畝河道湖區耕地,農業產出較高,能穩定收獲一季作物。目前,該縣已將5.84萬畝位于單退民垸范圍內的不穩定耕地數據成果上報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審核,以河湖灘涂地帶釋放耕地潛力。
為了有效解決農村耕地碎片化問題,該縣重點聚焦生態安全建設、耕地墾造利用、村莊集并安置、農旅融合發展與服務設施配套,重構項目區的生產、生態與生活空間,已入庫耕地指標6210畝。2021年1月,官橋八組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湖北省八個試點之一,通過實施“五個一批”,真正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2022年渡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入選了省級試點,通過引進產業導入,重點發展水產養殖、水產加工業、生態旅游業,積極為項目區產業融合發展添磚加瓦。
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田間渠道建設。2023年,該縣完成2.5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計劃改造1.55萬畝。
嚴格用途管制,護好“飯碗田”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按照省廳“確保農田必須是農田,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規劃管控是關鍵”的思路指引,該縣通過多種舉措保護耕地。
據悉,該縣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和布局管控作用,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始終堅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第一優先序,編制了縣、鎮、村三級規劃,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減少建設占用對耕地資源的過度消耗。
其次,積極推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大力推廣“畝產論英雄”,開展“府院聯動”,通過破產重組等方式,持續推進閑置土地處置,嚴格落實“增存掛鉤”機制,提高土地供給質量和效率。目前,該縣已經處置閑置土地1771畝,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2023年消化批而未供3060畝,減少建設占用耕地約1500畝,探索出一條“規劃重構、優化布局,科學騰挪、主動盤活,產業賦能、涅槃重生”的新路。
在如何落實耕地用途管控方面,該縣制定出最嚴格的制度,落實落細“兩個嚴格”的管控措施,一方面,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建設用地,落實耕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制度,2023年度全縣批準建設占用土地1900畝,其中占用耕地598畝,全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另一方面,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合計通過省級備案轉入耕地9459畝。
牢牢守住耕地,保護“國家線”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近年來,在省自然資源廳的科學指導下,該縣筑牢耕地保護“責任網”,不斷強化縣、鎮、村三級聯動,將耕地保護和糧安考核工作納入全縣綜合考評體系,建立通報約談和考核獎懲機制。
省自然資源廳領導調研嘉魚縣耕地保護 通訊員 供圖
該縣還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采取“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村級協管員和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對恢復耕地利用情況開展“回頭看”,確保恢復的基本農田必須種糧食,對違法用地行為特別是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實行“零容忍、嚴問責”。
據介紹,依托省自然資源廳提供的先進監測技術和信息平臺,如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系統等,實現對耕地的精準監控和動態管理。該縣近三年為扭轉耕地減少的被動局面,安排了1733萬元整改資金,持續推進耕地流失問題整改,較開展專項行動時,共計找回耕地1.72萬畝,新增違法占耕比例持續控制在較低水平。
耕地保護政策,產生多元效益
盡管該縣是典型的地域人口小縣,但同時卻是農業生產大縣,是全省47個糧食主產區之一。
近年來,該縣圍繞蔬菜、水產兩大特色產業,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5家,成功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入選湖北省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第一批共建名單。
官橋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區一隅 通訊員 供圖
耕地保護政策還極大促進了生態保護,該縣生態環境發生了極大改善。農村擁有很好的生態保護體系,農作物擁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天然屬性。通過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堅持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并重,采取綜合措施,全面形成了“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該縣呈“一山三水四分田”的地貌格局,通過耕地保護政策推行,合理調節耕地總量、布局,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預留指標。此外,耕地保護政策還促進了鄉村振興,村集體與村民實現雙增收。嘉魚縣以耕地保護賦能,為鄉村振興備足良田沃土,實現農民與村集體雙增收,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3元,同比增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