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阮瓊 通訊員 邱劍山)適宜直接蒸煮的“米飯型全谷黑米”,味美多汁的新品草莓番茄“倍味美”,吃魚不卡刺的“無肌間刺魚”……5月11日,在黃石舉辦的2024年“創響荊楚·向‘新’而行”媒體交流會上,洪山實驗室等多個湖北實驗室進行科技創新成果展示。
2020年來,湖北聚焦科技自立自強,謀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創新任務、重大創新舉措和重大改革。目前湖北科技創新已到了厚積薄發、攻堅突破、躍升跨越的關鍵節點。
2024年湖北科技創新工作敲定“施工圖”
會上,湖北省在強科技方面部署了8個行動。
一是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專項行動,構建“大科技”工作格局。二是實施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項行動,建強區域創新“主引擎”。三是實施創新平臺能級提升專項行動,打造原始創新“主陣地”。四是實施產業技術攻關專項行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五是實施科創企業強基專項行動,壯大產業創新“主力軍”。六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行動,暢通“紙變錢”高速通道。七是實施科技金融賦能專項行動,完善“眾籌眾投”科創投入機制。八是實施創新生態優化專項行動,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環境。
同時,湖北聚焦創新能力、平臺建設、技術攻關、產業發展、科技改革等5個方面提出重點突破方向和目標。
一是創新能力達到新高度,提出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大幅提升,國家科技獎數量進入全國前3。二是平臺建設躍升新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數量能級進入全國前3。三是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在關鍵領域突破30項以上重大技術和標志性產品。四是產業集聚釋放新勢能,“三走廊”建設初步成型,戰略性創新型產業集群數量進入全國前3。五是科技改革構建新機制,在重點領域取得3-5項突破性制度成果。
實施湖北實驗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動”
近年來,湖北在相關優勢領域先后組建光谷、珞珈、江夏等10家湖北實驗室。湖北實驗室建設運行以來,已形成“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內河新能源船舶綜合電力系統”、“新型作物廣譜抗病基因”、“量子點短波紅外成像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項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第一批建設的在漢7家湖北實驗室運行已三年,其他3家湖北實驗室也正處于建設的“關鍵期”。為進一步提升湖北實驗室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省科技廳實施湖北實驗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動”。到2026年,10家湖北實驗室全部實現獨立化、實體化、高效化運行。
“十大行動”具體為:國家實驗室“對標行動”提出構建實驗室建設標準體系,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等;原始創新能力“攀登行動”提出強化戰略引領技術攻關,加快未來前沿技術研發等;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提出補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短板,引導實驗室參與產業鏈鏈長制專項工作等;
高端人才團隊“集聚行動”提出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動”提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加快自主科技人才培養;“北斗七星”式“轉化行動”提出推動科技成果產學研協同轉化、探索全鏈條成果轉化新模式;科研基礎條件“躍升行動”提出提升實驗室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
實驗室聯盟“共建行動”提出打造實驗室體系聯盟,構建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機制;體制機制改革“破繭行動”提出實施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創新制度改革試驗田;開放合作創新“融促行動”提出支持實驗室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等,打造科技對外開放新高地。
2024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即將啟動
交流會透露,今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的時間和主題與國家一致,將于5月25日——6月1日開展,主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科技活動周啟動式將于5月25日在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舉行。屆時科學家、企業家、學生等社會各界代表將參觀科普展覽,參與現場互動體驗活動。
其中,主場展覽設在長江文明館。室內重點展示武漢科創中心建設、《湖北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科技創新政策法規內容、科學家精神專題展示、全省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各有關單位特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實踐及成果等。室外重點展示公眾能夠充分體驗互動的特色科普成果。
此外,省科技廳將組織開展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湖北省優秀科普作品推薦活動、湖北省優秀科普微視頻征集活動、湖北省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等重大示范活動,還將從前期面向各市州和各單位征集到的300余項活動項目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專題活動向社會公眾進行重點推薦。
媒體交流會后,與會新聞媒體代表還參觀了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黃石科技城、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