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 胡小軍 通訊員郭斯)3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十六場“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新聞發布會上,黃梅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梁介紹該縣探索推動“人、城、產”融合發展情況。
據悉,黃梅縣承擔了以“雙集中”為切入點推進就地城鎮化的省級試點。馬梁說,黃梅是湖北東向開放橋頭堡,開展試點有基礎、有潛力。試點以來,黃梅注重規劃統籌、指標引領、政策激活、項目配套“四位一體”,探索推動“人、城、產”融合發展。2023年城鎮化率提高1.37個百分點。
落實到具體,以教育為核心的優質公共服務引導人口聚集。黃梅是全省教聯體改革試點縣。前期,通過樣本點分析,進城人口中教育主導型占比65.5%,教育是縣城人口集中的重要動力。以優質教育吸引人。將2所鄉鎮高中遷入城南片區,新建1所初中、改建1所小學、配建3所幼兒園,取消入學限制條件,面向全社會招生,打造優質教育聚集區。建成后新增學位1.1萬個、預計可帶動進城人口2.5萬人。
以就業創業留住人。成立國有人力資源管理公司,解決進城農民技能缺乏、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培育“黃梅繡娘”勞務品牌。建成人力資源市場,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撮合不緊密的問題,提供就業崗位9000余個,設立在外務工人員服務站,鼓勵返鄉就業創業。
以綜合政策引導人。針對進城農民,制定“進城后三權不變”“公積金支持”等政策;針對產業工人、返鄉人員,制定“免費技能培訓”“創業貸款”等政策;同時出臺鼓勵生育、住房保障等政策。
同時,建立“規、建、管”一體化機制提升縣城品質。明確“北旅、中城、南工”縣域空間布局,實施“四區聯動”城市更新,建設綠色低碳縣城。
落實片區管控,保留城市田園空間,近期進行景觀化、生態化處理。分片區編制控詳規,把G105集疏運工程等17個項目落實到底圖。實施街區修復,針灸式修復改造400年歷史的小南街、老東街,古塔小游園獲選全省最美口袋公園。
完善社區功能,圍繞15分鐘便民生活圈,發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社區服務,健全醫療、養老等家門口服務體系。加快小區煥新,推進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電梯加裝、物業服務“三合一”,2023年完成114個老舊小區改造。
此外,突出比較優勢促進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立足資源稟賦,聚焦三大主導產業。2023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1%,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以專業園區支撐農產品加工產業升級。建設2平方公里的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發展糧油健康食品、水產品預制菜深加工,配套建設智慧物流中心、米制品檢驗檢測中心,聚集龍頭企業21家。以供應鏈提升紡織服裝產業鏈。建成華紡鏈全省首家縣級服務中心,84家企業注冊上鏈,共享集采集配、撮合交易、供應鏈金融等服務。
建設鄂東綠色印染產業園,補齊印染鏈條。以資源轉化培育文旅康養產業。擦亮“黃梅戲”“禪宗”等四張國家級非遺名片,建設多彩旅游路,推出文創產品、文化小劇、文化美食。依托雙高鐵、雙高速,與江西廬山、安徽天柱山等文旅資源串點成線,加快引客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