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 胡小軍 通訊員郭斯)3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十六場“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新聞發布會上,黃岡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忠誠介紹黃岡市“以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 用改革創新精神探索現代化建設路徑”相關情況。
“黃岡是傳統農業大市,縣域和鄉村是黃岡的基本盤?!眲⒅艺\介紹,黃岡立足比較優勢,明確以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對內整合、對外開放,探索黃岡現代化建設路徑。
同時,堅持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系統謀劃城市與鄉村的人口、功能和產業,引導特色化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據了解,2023年全省強縣工程考核,黃岡是全省4個先進市之一,武穴、蘄春、黃梅躋身全省20個先進縣市、區之列。全市GDP增速連續10個季度高于全?。?023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二,固定資產投資總量躍居全省第四,經濟穩中向好,展現出蓬勃生機活力。
以“雙集中”為切入點,推進就地城鎮化
“主城區圍繞武鄂黃黃同城化,按照‘通道—組團—功能—產業’的邏輯,推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眲⒅艺\,黃岡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
落實到具體,深化與光谷科技同創、產業同鏈、園區共建,搭建前后臺一體化科創平臺、與東湖高新區共建“光谷第九園”,新導入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產業項目36個。
同時,加快文旅城建設。打好黃岡中學、蘇東坡、李時珍“三張牌”,在鄂黃大橋橋東片區形成優質資源集聚區,著力打造黃鄂百萬人口城市新中心。
另外,加快空港城建設。連接花湖機場,推進供應鏈基地、電商產業園、多式聯運倉儲物流基地建設,既服務樞紐門戶,又服務大別山內陸開放。同時,實施“四區聯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彰顯古城特質。
劉忠誠介紹,黃岡系統總結2023年黃梅縣“雙集中”試點經驗,今年全面推開。各縣市搶抓發展機遇,制定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標準,加快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出臺綜合性民生支持政策,促進縣城人口集中、產業集聚。春節前后,全市新增縣城購房需求2.5萬人。
以供應鏈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如何加快建設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劉忠誠說,產業和服務是關鍵。
用供應鏈提升傳統產業。對接華紡鏈,做強集采集配、線上交易、數字化改造等服務,提升紡織鏈能級。搭建麻城金石鏈、武穴建材鏈、紅安泛家居鏈等重點供應鏈平臺,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糧油、水產等大宗農產品,中藥材、茶葉等特色農產品,一品一鏈搭建供應鏈平臺,推動非標產品向標準產品轉化。
以專業化方式培育新興產業。圍繞生命健康、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建設專業園區、出臺專項政策、完善專項配套,促進集群發展。圍繞配套長江存儲布局產業園,培育濕電子化學品集群;對接光谷生物城,建設特色原料藥生產基地;依托智能科技產業園,發展機器人等裝備制造業。
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圍繞主導產業,調整國企投向,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把農文旅融合作為現代服務業的突破口,擦亮“大美黃岡,此心安處”文旅品牌,以多彩旅游路為抓手,一盤棋打造精品線路,吸引流動性消費。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數、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5.2%、45.1%。
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
黃岡是人口大市,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劉忠誠說,全域推進融合型教聯體建設、穩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政務服務資源下沉。
落實到具體,全域推進融合型教聯體建設。按照“城帶鄉、強帶弱、大帶小”的原則,建成167個融合型教聯體,覆蓋所有公辦義教學校。實行教聯體內“七個一體化”管理,開通智慧教育平臺,各校區教師共備一堂課、學生同上一堂課,實現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同時,穩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市區依托市中心醫院,組建醫療集團,統籌市、區兩級醫療資源和業務。每個縣市組建1個以綜合醫院為龍頭、其他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緊密型醫共體,對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破解群眾就近就便“看好醫生難、治急病大病難”問題。
此外,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行“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縣兩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并實現互聯互通、全覆蓋。同時,盤活富余醫療資源和閑置學校,推動醫療事業和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另外,推動政務服務資源下沉。著眼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做實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去衙門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突出功能整合、集成服務,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重構服務體系,把基層陣地建設成為群眾“生產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服務中心。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空間
“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理念、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思想解放引領改革攻堅,以改革開放促進振興發展?!眲⒅艺\說,黃岡系統謀劃推動改革、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劉忠誠說,黃岡系統謀劃推動改革,奔著解決問題去,集成推進“放管服”“多規合一”、國企改革等30余項重大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把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把政府有為和市場有效統一起來,把就地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統籌起來,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一體推進,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同時,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大循環,加快建設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構建內暢外聯的開放體系。公路水路貨物周轉量、郵政快遞業務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創新招商機制,招商引資創歷史新高。通過改革破題、創新破難、開放破局,開辟了發展新境界,拓展了高質量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