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毛新民 劉建平)2024年3月28日9時25分,深圳證券交易寶鐘敲響,湖北平安電工科技股份公司(簡稱“平安電工”)上市交易,成為股票實行全面注冊制改革以來湖北省首家主板上市企業,也是咸寧市通城縣第二家上市公司。
該公司此次IPO募集資金8.06億元,將用于平安電工武漢生產基地建設、湖北平安電工科技股份公司通城生產基地建設、新材料研發中心等項目。
“平安電工”深交所上市。 通訊員 供圖
創新,托起中國云母脊梁
仲春,湖北平安電工科技股份公司花紅樹綠。研發樓上,“新時代的平安是奮斗者的平安”一行大字沖擊眼簾。
生產車間,織機轟鳴,一根根細如發絲的白色玻璃纖維紗眨眼間變成玻纖布;輥軸緩慢滾動,一卷卷以絕緣云母紙為基材,以玻纖布或薄膜為補強材料,由有機硅粘結劑粘合,再經過分切等處理工藝,最終成為一盤盤萬米耐火云母帶。
以云母為主要原料的耐火絕緣材料,供不應求。
平安電工技術人員介紹,公司萬米耐火云母帶、絕緣云母紙、耐高溫云母板等多個產品技術居于國際領先、國內一流水平,被廣泛用于特種電線電纜、家用電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儲能系統、風電光伏等重大、高端領域,出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平安電工成立于2015年3月,專業從事云母絕緣材料、玻纖布和新能源絕緣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為全球電熱行業和人類安全發展做出技術貢獻,是全球云母絕緣材料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平安電工同時還是國家和行業云母絕緣材料產品技術標準制定單位、中國云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國家綠色示范工廠、全國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還擁有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
平安從鄂南山區一家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成長為蜚聲行業的上市公司,原因在于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平安電工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產業鏈的延伸與擴張,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省內、國內和國際市場空白。
“如果沒有堅持自主創新,平安不可能走到今天。”
該公司董事長潘協保在創新上有獨到的見解:“一年不創新就沒有進路,兩年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三年不創新就沒有活路。”
基于此,平安人迎難而上,逆勢崛起,高端發力,在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的投入不遺余力。
超薄絕緣云母紙、特厚耐高溫云母板、1100毫米云母管、3萬米無接頭耐火云母帶——該公司在產品追求上,不斷躍升新高度。
“有了核心技術,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去適應市場的需求。”該企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潘渡江表示,一個企業只要掌握了核心技術,成長就會越來越快,而技術創新能力,則將成為制定戰略時的底氣。
截至2023年6月末,該公司共取得各類授權專利共144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進一步推進高端云母耐高溫絕緣材料產品國產化,形成了國產替代,成為湖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耐火電纜用云母帶優秀品牌,解決了更多西方國家“卡脖子”難題。
位于咸寧市通城縣的“平安電工”。 通訊員 供圖
智造,遙遙領先面向未來
站在通城縣云水云母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造紙用水清澈透底,金色的云母紙在傳輸帶上不停滾動。
該公司技術人員自豪地說,好山好水好云母,才能造出好云母紙。這里生產的高端、特種絕緣云母紙和出口絕緣云母紙,出口量居于國內行業前列,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高端絕緣云母紙生產基地。
創業33年,平安電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只有搭建科研創新平臺,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潘協保堅信不疑。
據介紹,這家公司建立了以基礎理論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改造、數字化建設四位一體的科研體系,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組建了基礎研究部、產品研發部、技改部,擁有高配置的產品檢測室,配備了一流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年研發投入占到公司銷售收入的5%以上,成為省企業技術中心、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博士后產業基地,打造了全國博士后流動站。
創新科研平臺,產學研緊密結合,讓平安電工國際競爭力建設邁出了堅實一步。
“平安電工”開盤價為31元/股。 通訊員 供圖
該公司先后與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等近10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了以企業研發中心、省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產業基地為主體,專業研究機構和高校為支撐的開放型自主創新體系。
目前,這家公司形成了“生產一代,試制一代,預研一代,構思一代”的產品發展格局,已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大系列1000多個產品。
而正是這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成就了公司33年來云母產能、產量、銷售市場分別穩占全國同行業前列。長期以來,云母帶、云母板國內銷量奪冠、占領國際市場份額。
該公司總經理潘渡江表示,公司已建立一支技術過硬的科研人才隊伍,通過建設武漢和通城“雙研發中心”,打造人才集聚的創新平臺,未來將依托科研平臺,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優化云母耐高溫絕緣材料全產業鏈布局,堅持走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和精益化的發展道路。
同時,公司還將順應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風電光伏、鋰云母綜合利用等產業發展趨勢,構建業內領先的新材料研發能力和以質取勝的品牌優勢,努力成為云母耐高溫絕緣材料領域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優商,厚植沃土培優產業
近年來,通城縣錨定“中部地區制造業強縣”目標,搶抓全國返鄉創業試點縣機遇,致力于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引導能人回鄉創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2家,其中回歸企業占比85%,“回歸工程”為培育上市企業提供了源頭活水。
該縣打造特色產業園,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為企業上市打下扎實基礎。
記者了解到,通城縣瞄準產業集聚化、集群化發展方向,重點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園、研磨產業園、湖北藥姑山健康產業園、坪山孵化園等一批專業園區,以研磨產業園為依托的石南砂布小鎮入選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于此同時,該縣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建設縣級科技創新中心,組織開展“科技搭橋”行動,與國科新材料技術公司加強戰略合作,引導企業“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通城”,培育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
營商環境的優化,目標靶向直指培育更多優秀企業上市。
通城縣委書記劉中英(左)在敲鐘現場。 近年來,通城縣上下高度重視全域營商環境的優化。 通訊員 供圖
目前,通城縣立足電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特色產業,以技改升級做優存量,以招商引資做大增量,加速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鏈式招商引進項目124個。
據悉,該縣建立了縣級領導“點對點”服務上市企業制度,常態化開展“遍訪企業解難題”活動,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半個月研判督辦一次企業發展難題。
以平安電工為例,該企業反映因線路檢修停電導致生產受阻,對點聯系的縣領導立即協調相關部門,將單線電路改造為雙線自動切換電路。
光這一項服務,每年就為該縣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近300萬元。
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工作思路,在瀛通通訊率先上市的基礎上,通城縣將76家規上企業列為上市后備隊伍,2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四板掛牌”等成長性較好的企業列為重點培育批次,3家省級“金種子”“銀種子”企業被列入重點上市輔導批次,形成了可持續上市企業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