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吳峰、肖飛龍、巴雪萊 )3月21-22日,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2024年春季學期第一期主體班全體學員,到黃石龍鳳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開展現場教學。
將“第二課堂”搬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是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積極探索新時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新模式、新途徑,讓學員實景沉浸式學習,淬煉黨性修養、身臨其境感受湖北高質量發展。
在殷祖南山頭革命紀念館廣場,大家重溫入黨誓詞;在南山頭革命紀念碑前,大家默哀鞠躬、敬獻花籃,緬懷革命先烈;在鄂東南紅色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紅色故事、看先烈艱苦卓絕的足跡,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在江南農耕文化展覽館感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沼山村感受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
在聽了老黨員劉合伍《一人富更要大家富》的專題演講后,被他以堅強的黨性和純樸的感恩情懷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生態發展”的事跡深深感動;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大家一邊感嘆大冶在人類冶金史、科技史、文明史方面的突出貢獻,一邊思考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和未來……
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時刻牢記“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使命,牢固樹立“質量就是辦學立校的生命”意識,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筑牢黨校意識形態前沿陣地。緊扣形勢發展變化和學員所需所盼,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強課程吸引力。
依托我省豐富的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和改革實踐成果轉化為干部教育培訓資源的有效載體,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將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作為基地教學的第二課堂,內容涵蓋了基層黨建、共同締造、鄉村振興、先行區、經濟發展等主題。現場變課堂、素材變教材,幫助學員開闊視野、引發思考、推進探索。增強現場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時,采取“實踐者變身講解者”的方法,讓一線工作的黨員干部充分發揮他們經驗豐富的優勢,結合實際工作為學員現場授課,通過學員與基地之間的多向交流,實地體驗互動,增強教學的實際效果。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通過“黨性+紅色文化”、“黨性+生態文明”、“黨性+改革成果”等一系列特色基地教學,多角度講好湖北故事,使黨員干部進一步了解本地革命文化和特色資源,增強本土文化自信。將黨性教育、理論教育、湖北省情和現場教學基地有機融合的教學新模式,有效彌補傳統課堂培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