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姚鑫輝、楊占鰲)2023年,鄖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上級要求,踔厲進取、篤行不怠、奮楫爭先,高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為構建“綠色低碳先行區、全域旅游示范縣”厚植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一是“保發展”,用地報批跑出“加速度”。在手續辦理過程中,變坐等申請的“土地老爺”為主動服務的“店小二”,提供清單化、模板化、上門化等“保姆式”服務,搶抓政策機遇,堅持分類報批。全年共報批項目91個,面積3902.171畝,沒有在手續辦理環節影響項目落地。
二是“保紅線”,耕地保護打出“組合拳”。堅決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當好縣委、縣政府的“參謀員”。通過積極匯報、部門聯動、爭取經費等舉措,大力實施“換地、找地、造地”行動,在全面完成流失整改任務的基礎上,全年凈增加耕地6000余畝,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
三是“保民生”,辦證難題按下“快捷鍵”。始終緊盯不動產辦證問題“難在哪”“怎么辦”,深入樓盤找準癥結,按照部門職責協同推進,變“單打獨斗”為“聯合攻堅”;督促稅務、住建等部門采取約談、發函督辦、上門稽查、票稅分離等一系列“硬措施”,徹底解決了樓盤綜合驗收、惡意拖欠挪用契稅及房屋增值稅等核心難題,實實在在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
四是“保安全”,地災防治賽出“新紀錄”。我縣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屬全市乃至全省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在地災防治過程中,側重對一批村組干部、網格員和在家群眾的教育培訓,增強安全防范意識,讓人人都能識別地災,遇到地災知道逃、怎么逃、往哪逃,從根本上消除了地災隱患的不確定因素。去年以來,全縣發生各類災險情共381起,累計轉移群眾105戶268人,成功避險3起,已連續20年保持地災防治零傷亡記錄。
過去的一年,全系統上下聚焦主要經濟指標和各項任務,深挖特色亮點,全力比學趕超。2023年,我們榮獲國家級“節約型機關”“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全市信訪工作優勝單位”稱號;被市局評為“十面紅旗單位”“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先進單位”“地質勘查與災害防治工作先進單位”“規劃編制工作先進單位”“不動產登記工作先進單位”“國土整治工作先進單位”,2個國土所被評為“基層所先進單位”;2023年,我們100%完成全縣重點建設項目,爭取上級資金32763萬元,被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集體”,在全縣綜合績效考評中榮獲“先進”等次。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新的征程,鄖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圍繞省、市、縣工作任務,堅定不移地持續打好自然資源“九大戰役”,在更高起點上謀空間、強保障、守紅線、優生態、夯基礎,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