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武漢坤合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一筆2.72萬元的水土保持補償費通過電子稅務局順利繳納,標志著武漢市非稅收入“e費通”項目上線成功。“今后水土保持補償的相關數據都可以線上自動提取,只需要‘確認’就能繳費,真是太方便了。”公司辦稅人員趙女士作為武漢市非稅收入“e費通”項目試點上線的首位體驗者難掩驚喜。
據悉,武漢市非稅收入“e費通”項目依托武漢智慧城市“超級大腦”總部資源,充分應用現代化數據交互技術,成功打通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壁壘,創新搭建非稅業務“核定、征收、對賬”全生命周期可視化網上辦理平臺,全市非稅業務管理由手工錄入模式成功邁進數據化、智能化新時代。
以第一批上線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為例,以往繳費人需要在水務部門領取繳費通知單,憑通知單到稅務部門繳費,自行保留繳費憑證,并在辦理后續事項審核時提供繳費證明。繳費業務涉及部門環節較多、信息流轉時間較長,并且由于需要辦理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多為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維續時間長,對賬周期也長,繳費憑證的保管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e費通”平臺上線后,基于“超級大腦”強大的數據存儲、交互和處理功能,一筆水土保持補償費從其生成應繳費記錄的那一天起,水務局、稅務局和繳費人三方即可隨時通過平臺客戶端查到這條信息。
“平臺上線后,繳費人可以通過手機端電子稅務局查看待繳費記錄,稅務系統將自動提取費源、自動計算費額、自動預填申報,繳費人只用點一下‘確認’鍵就能完成非稅收入申報繳費,并且繳費記錄電子保存、隨時查看,有效提升了繳費人工作的準確度和便利度。”武漢市稅務局非稅收入處肖燕琳處長介紹。
作為武漢市各部門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合力攻堅的有力舉措,“e費通”項目的建成和應用,旨在通過數據革命推動管理革命,推動政府服務效能的再提升,進一步助力武漢智慧城市建設。
“‘e費通’項目在便利繳費人的同時,也有利于水務部門即時掌握水土保持補償費征繳情況,提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效能。下一步,水務將聯合稅務部門開展多形式的培訓輔導,加大該項服務的推廣力度。”武漢市水務局水利水保處負責人表示。
目前,武漢市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正式印發“e費通”工作方案。下一步,“e費通”平臺將接入更多部門信息,預計可涵蓋財政、自規、環保等近20個政府職能部門,項目試點范圍也將由水土保持補償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等逐步擴展至全部核定類非稅收入項目,進一步擴大業務受惠面。
“‘e費通’項目的建成和應用,是武漢市稅務局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扎實推進稅收大數據共享應用的具體舉措,為非稅收入治理探索出一條通過技術創新服務民生、優化營商環境的全新之路。”武漢市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肖才茂表示。(通訊員:李娜 黃天旭 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