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胡劍芳 楊淦川)1月3日,政協咸寧市咸安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咸安區文體中心開幕。一年來,咸安區政協廣進務實之言,常獻有用之策,彰顯協商之力,書寫了一份亮麗的履職答卷。
會議現場。黃錚 攝
思深謀遠,建言獻策有新作為
一年來,主席會議成員運用體驗式調研、小分隊調研、蹲點式調研等形式,下基層調研136人次,完成高質量調研視察報告14篇。借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橋建設東風,承接武漢光谷產業外溢轉移,調研論證籌建光電產業園。
針對群眾反映西涼湖水質不穩定問題,成立聯合調研組,在市政協重視支持下,深入咸安、嘉魚、赤壁三地,開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調研。
關注美好環境締造,以淦河“百里畫廊”建設為議題,市區政協同題調研,在市政協議政性常委會上,積極為流域治理發聲,共繪新時代淦河“富春山居圖”。
代表議政發言。黃錚 攝
關注人民幸福感提升,以“加強農村、社區醫療隊伍建設”“城市適老社區和適老化住房建設和改造”2項省級共性議題開展調研,并提出建議,其中“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建立醫技人才職級晉升前下沉定期服務機制”等建議得到部門重視解決。
一年來,促進18項建議高價值轉化。關注農產品品牌創建對口協商,“打造公共品牌”建議取得實質性進展,“咸安桂茶”公共品牌出爐,地理標志產品“白水畈蘿卜”標準化生產建議得到落實。關注營商環境優化開門協商,促成部門推出咸安企業“解憂碼”,全省首創基層減負“一套表”,形成了“三個一批”清單事項。
篤行致遠,為民服務有新舉措
一年來,咸安區政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進政協經常性工作,推動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堅持協商為民,讓政協走入群眾。
區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交的意見建議54件,經審查立案44件,涉及辦理部門64家,滿意率均為100%。通過提案辦理“問辦問效”民主評議,促進提辦雙方見面協商,提案辦理質效明顯提高,一個個促發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舉措更好落地見效。
走進群眾,收集民意。通訊員 供圖
開展委員“三進”活動,全年收集各類社情民意信息線索300余條。健全“民呼我應”的民情匯集機制,共收集社情民意22篇,向省、市政協報送12篇,其中《關于取消土地出讓公證及費用的建議》《關于提高小微停車場使用效率的建議》等5篇信息被省市政協采用。
全域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助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多個,總結典型案例8個,促進協商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韌者行遠,自身建設有新成效
一年來,咸安區政協著力加強“兩支隊伍”建設,激發履職新動能。按照“四下基層”要求,主席會議成員帶頭,堅持到困難最多、意見最大、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為企業解決融資、市場等難題15個,為群眾調處矛盾糾紛21個。
落實《咸安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八條措施》,踐行對黨忠誠、勤學善思、思想破冰、履職盡責、遵章守紀的要求,機關干部全員跟進,下沉小區樓棟,開展志愿服務,入戶接單解決問題40多個,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形成干事創業、勇爭一流的良好氛圍。
下沉小區開展志愿服務。通訊員 供圖
加強委員履職管理,構建委員“進出”的常態機制。開展“兩優兩先”表揚活動,加強對行業最美人物張曉明、童光耀和南鄂楷模熊榮華等優秀委員事跡宣傳,激勵廣大委員牢記使命、奮勇爭先。同時,委員積極行善舉反哺社會,為政協事業增光添彩。
一年來,近百名委員就物業管理、道路停車、消防安全、公服用房移交等問題,提出建議100多條;開展法律宣講、送醫義診、關愛老人等公益活動200余場;捐資300余萬元,助建道路硬化、塘堰整治、產業開發、休閑廣場等項目達40個……
昨日已展千層錦,新年再立百尺竿。在中共咸安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協將為推進“四個首善”之區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咸安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