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彭濤 羅玲)12月14日,記者來到咸安區廣東畈村上屋朱,107國道旁的入口標識醒目清晰,鄉村公路上風景宜人,路況上佳,十分舒適。
煥然一新的村灣入口。黃錚 攝
原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共同締造理念,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組織編制了2023年鄉村振興示范點規劃,向陽湖鎮廣東畈村十二組、十六組榜上有名。今年以來,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深入村灣,了解村民所需
“所有規劃工作組人員要在村里住幾晚,只有住下來,你才能看到村里的生活,知道村民的需求,更深入了解這個村灣的習俗和文化。”項目啟動時,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組織工作組人員召開碰頭會,明確要求大家深入村灣開展調研活動。
于是,該局工作人員白天在村灣調研踏勘,晚上住在村民家中。體驗了村灣夜晚的寧靜,看到了村民在晚飯后在廣場乘涼嘮嗑,也發現了現在的鄉村人口較少,在家的村民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較少。
“住了兩天后,明顯感受到村民更加熱情了,也樂意陪你聊天,主動提自己的想法了。”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干部彭濤告訴記者:“村民始終是最了解自己村灣的人,雖然對國家政策了解不是很全面,需要政府部門主動出謀劃策,但村灣內有什么、缺什么,他們最有發言權。”
在調研過程中,十六組一村民提出村灣入口池塘邊土質松軟,路邊出現了少量坍塌。于是,工作人員在規劃中把塘邊加固和生態美化作為重點,不僅對池塘邊進行硬化處理,并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和岸邊綠化進行生態化美化。
此后,針對村灣連接107國道的出入口道路坡度過大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的問題,通過拉長坡道和轉彎半徑來降低坡度、擴大行車視距改善交通,并在入口兩側空閑地塊進行景觀化打造,增加入口的識別度,也為村民提供更多休閑活動空間。
決策共謀,發揮村民智慧
在調研時,村民們紛紛積極提出建議,希望促進鄉村取得更好的發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一個個“金點子”。在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劃股干部的反復修改后,村民和規劃股最終才一起敲定方案。
“開始有人提出想將臨山的一塊地建成停車場,但核查發現那里是永久基本農田,于是我們耐心解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并在周邊相鄰合適的地塊規劃了生態停車場。村民表示贊同。”彭濤說:“通過決策共謀,讓提出的建議與方案既滿足村民要求,也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真正達到了村民滿意可落地。”
針對村灣民宿群的布局策劃,村民們紛紛提出修改意見,規劃股組織了五稿規劃對比后,雙方一致通過最終方案。此外,該局還向村灣提出提出進一步擴大水果種植規模、優化水果品種、打造鄉村旅游特色等思路,以利于鄉村更好的發展,相關建議也深受村民認可。
在政府協助下,廣東畈村上屋朱村民通過招商引資,引回上屋朱在外經商人才,帶領本地人組建企業發展水果產業。30多戶村民通過以土地資源入股,以股東分紅和勞動工資獲取收益,并由村民代表參與企業管理,搭建了“政府-企業-村民”三者協作通道。
在規劃編制完成后,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請區政府協調多個部門共同發力,更好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同時,該局干部還提出,將空置的村民住房規劃為民宿、規劃老舊房屋改造為手工作坊等,讓村民們通過出租房屋和制作出售本地特色手工品等方式提高收益。
“共同締造不是簡單的政策扶持,也不是簡單的組織村民參與,讓村民參與更不是簡單的詢問其需求。”咸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以群眾為核心,充分發揮群眾智慧,由政府部門進行引導和協助,并組織多方協作實施,實現共謀、共建、共享,讓群眾參與到規劃建設中,讓群眾想法落地,使群眾受益,才能讓增加村民滿足感和幸福感,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