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李婷婷 孫志成 劉子威)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大多數老舊小區沒有配套電梯,樓內的“懸空老人”越來越多,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大痛點。據統計,咸安區有老舊小區462個,居住著約3萬老齡人口。
如何讓“懸空老人”接地氣?12月19日,咸安區傳來消息,該區近年來已探索出一套“五共四議三聯”工作法,全面提速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居民“上樓難”的問題。
“五方”共參與,助力居民“一鍵到家”
12月19日上午,在溫泉街道南昌路社區和諧小區7棟樓下,73歲的楊秋生老人拿卡在電梯口一刷,不到10秒鐘就到了家門口。
“以前買點米面油啥的,上個樓得休息幾趟,要不然喘不過來氣,現在好啦,多方便!”楊秋生抑制不住的喜悅。
“這部電梯是咸安區第一部投入使用的老舊改小區加裝電梯,而且進程非常順利。”咸安區住建局舊改辦負責人張煒表示,這部電梯去年年底達成加裝意愿,今年3月申報,經過現場查勘發現各方面都符合加裝條件,隨即6月5日開工,7月底就完工,8月正式投入使用,從申報到完工投入使用只花了5個月時間。
為什么這么快?一方面是整棟樓居民意見統一,另一方面還得益于“五方”助力。由咸安區住建局全程指導、小區支部引領、業主主導、社區參與協調、篩選符合資質的電梯公司接受委托施工,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協調快、施工快、辦證快!”楊秋生對加裝工程非常滿意。
“四議”聚民意,“梯”升居民幸福感
相對而言,由于業主意見始終未達成一致,濱河社區變電小區33號樓的電梯加裝進程就一波三折,沒那么順利了。
怎么破冰?咸安區實行“四議”法有效破解。一是民意決策議。由電梯加裝“臨時黨支部”牽頭,組織全體業主代表或樓棟業主代表參與集體討論、審議、表決,通過加裝方案。二是資金籌措議。按照“一戶一策、一層一案”,商議資金籌措方案,確定梯級分配系數。
三是建設協調議。協調電力、水務、燃氣、電信等相關部門做好各項配套改造,推進項目順利開工。四是運營管理議。組織全體業主制定《電梯公約》,明確維保辦法,切實解決加裝電梯后期“沒人維護”和“沒錢維護”的問題。
經過2年的“電梯長跑”,33號樓電梯加裝方案歷經多次商議,終于塵埃落定。如今電梯井鋼架已搭建完成,預計春節前就能開通。
住在6樓78歲的獨居老人曹爹爹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疾病,3年前一次在家突發心臟病,社區工作人員好不容易才將他攙扶下樓。“看來春節采買物資不愁啦!”即將結束“望梯興嘆”的曹爹爹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
“三聯”巧布局,盡力滿足每個期盼
老舊小區樓房基礎條件差異大,如何因地制宜設計電梯加裝方案,是擺在工作中另一道難題。家住岔路口振龍市場小區的劉愛華就碰到了“麻煩事”。
“我們樓棟有8戶29人,其中13人年齡超過60歲,大家對加裝電梯是一致贊成。”劉愛華沒想到迫切的心愿卻被一盆冷水澆滅。
申報加裝電梯后,勘測時才發現該樓棟“先天條件”不足。他所居住的2單元樓棟出口狹窄,與另一棟樓間距只有4.3米。
電梯井如果設在樓棟口,既阻礙消防通道,又遮擋本樓棟和對面樓棟采光。如果裝在側面,又會影響房屋安全結構。如果往外遷移一段又涉及地面產權,干擾化糞池和燃氣管道等問題。
就在劉愛華快要絕望時,咸安區住建局因地制宜提出的“三聯法”發揮了作用。
“我們一方面聯合設計、施工、勘測方現場查勘,另一方面聯合消防、開發商等相關單位參與方案設計,同時還聯合管線單位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管線遷移等配套項目實施計劃。”張煒表示,第四套方案將電梯井挪移兩個檔位,雖然施工難度增加,需要遷移化糞池和燃氣管線等,但總算可行,最終獲批。
目前,化糞池遷改、燃氣遷改等工程已接近完工,下步將開始搭建電梯井,劉愛華的期盼就快要實現了,他已經謀劃好電梯開通后修復家中漏水問題。
據悉,目前咸安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已完成20部,惠及200戶居民,另有審批或在建41部。計劃三年內投入獎補資金 1000 萬元,發動居民出資 4000 萬元,新建加裝電梯 100 部,惠及居民 1000 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