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石勛)11月13日,走進黃梅縣苦竹鄉牛牧村,寬敞的柏油路干凈平整,道路兩旁的民房蘊含禪風楚韻,粗壯、茂盛的百年香樟樹隨處可見,偶爾還能聽見幾聲雞鳴犬吠,即使是在工作日,也依舊吸引了不少游客觀光打卡。
2020年,黃梅縣與黃岡國投共同開發農文旅產業,在黃梅縣苦竹鄉牛牧村,依托古樹名木等鄉村旅游資源,挖掘鄉土文化,打造以“農業+文化+旅游”為一體的香樟園生態旅游區,由景區帶動村子、村民共同致富,締造幸福美好生活。
黃梅香樟園。通訊員 供圖
扮靚村莊顏值
“之前的進村路坑坑洼洼,多加3元錢司機都不愿意捎帶一腳。”談及村里的變化,牛牧村黨支部書記程釗深有感慨。
牛牧村位于黃梅縣北部山區,常住人口500多人,是著名的“三留守”村。村里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勞動力的流失,造成了該村經濟發展乏力,生活配套設施也逐漸滯后。
牛牧村。通訊員 供圖
要致富先修路。為了配套景區建設,景區配合重新修建了進村路,3.5M寬的水泥路搖身一變,成了雙車道6M寬的柏油路,同時,為了打造環形旅游圈,景區還特別修建了連接柳新屋村青山綠水生態園的通村小路,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除了修路,還要打井。由于地處山區,村民的生活用水也成了難題。為了徹底村民吃水難題,景區建議在每個村組打一口深井,修一個蓄水池。
說干就干,在村民的積極配合下,9個小組的深井很快就完工。該村徹底告別“上半年水質差,下半年無水吃”的困境。
“自從景區開始建設,不僅幫我們解決了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的問題,同時還帶動了美麗城鄉建設,我們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程釗說。
鄉村建設。通訊員 供圖
打造爆火景區
在牛牧村,擁有百年香樟樹109棵,千年香樟樹王1棵。
據考證,這棵千年古樟植于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20多年。它高26米,樹圍7.22米,足足要6個成年人才能將它合力圍住,冠幅更是達到了38.5米,巨冠如傘,遮天蔽日,為湖北古樹冠幅之最。它被列入湖北省“湖北十大最美古樹”和“湖北五大樹王”名錄。
“牛牧村古樹多,村民自古就有愛護林木的傳統。”程釗說,從他記事起,就聽到不少與古樟樹有關的傳奇故事,而淳樸的鄉親也自發地一代代守護著這位老朋友。
生態旅游區。通訊員 供圖
如何讓香樟樹變成“致富樹”?實現發展與保護共存。
黃梅縣聯合黃岡農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香樟園景區。景區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旅游休閑為形態,風土文化為靈魂,挖掘鄉村的深層價值,在鄉村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圍繞游客綜合集散中心、時光小火車觀光環線和田園牧歌·自然探索體驗區、童年記憶·鄉野休閑娛樂區、元氣森林·運動養生度假區“一心一環三區”的總體空間布局,著力打造沉浸式田園綜合體和沉浸式童年時光樂園。
“國慶8天假期,共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00萬元。”黃岡國投子公司黃梅隱約鄉居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余紹祥說,目前一期已經完工,二期將依托農業文化景觀、農事活動及農村傳統的生活習俗,融合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科普研學、休閑度假、房車露營等旅游產品跨界融合,進一步發掘古樹名木的生態、文化、旅游功能,把保護古樹名木與和美鄉村建設等相結合,助力黃梅加快打造農文旅融合開放先導區。
游樂設施。通訊員 供圖
鼓足村民口袋
解決12名村民長期在景區就業,每年臨時用工1萬余人次。
2018年牛牧村村集體收入0元,負債40萬元,2022年村集體收入突破23萬元。
“每個月工資3000元,還有中餐,就在家門口上班,我非常滿足!”今年51歲的村民陳建,之前在麻城打工,為了照顧家里,今年通過應聘成為了景區的一名保安。
景區的爆火,除了能帶動村民就業,也帶動了許多村民自行創業。
村民創業。通訊員 供圖
“生意太火爆了,真的是應接不暇。”香樟園農莊老板柳志安喜笑顏開,得知家門口要建景區,忙把民房改建成農家樂,屋里院里加起來20桌,雙節期間收入約10萬元。該村還有3家農家樂正在籌備開業。
附近的村民紛紛化身“小老板”,有的賣水,有的賣小玩具,有的買零食……“我正在學習做奶茶,元旦就可以擺攤了。”在程釗的建議下,正在縣城開超市的陳建軍,準備“雙管齊下”——平時在縣城照顧超市生意,等到節假日就到景區擺攤買奶茶。
景區的爆火不僅盤活了山林資源,而且還帶動了牛牧村的經濟活力。
景區環境。通訊員 供圖
“我們正在著手成立村級資產管理公司,將村里的閑置房屋和土地集中整合利用,讓村民變股東,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程釗介紹,牛牧村的光伏發電項目和品牌水稻種植,已經讓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增收。
“田園”變“樂園”。黃梅縣讓一個山區小村蝶變成一個風景如畫的景區村,讓鄉間田園變成市民休閑和農民生活的樂園,真正讓村民背靠“大樹”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