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金康 通訊員 潘協凱 王曦 )產業幫扶57次,就業幫扶54次,健康幫扶302次,綜合保障209次,社會幫扶21次……11月5日,鄂州市華容區數字鄉村指揮中心大屏,該區年度監測對象幫扶措施通過數據進行直觀顯示。一個個數據背后,是一個個家庭掙脫命運扼喉繩索的溫暖故事。
數字勤預警,突發困難戶獲救助
今年8月,華容鎮涼亭村村民廖正全因疾病住院治療。高額醫療費用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就在廖正全全家一籌莫展的時候,華容區智慧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監測到醫保部門推送的信息,并觸發預警。
該預警信息經平臺自動處理并下發至華容鎮涼亭村村委會,按照工作流程,村里工作人員立即上門核查。
經核實,廖正全家庭人均年收入7500余元,不足以支撐后續的醫療費用和家庭生活開銷,存在致貧風險。
隨后,經過涼亭村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及公示,后又經區鎮兩級審核通過后,廖正全一家被認定為突發嚴重困難戶,納入監測對象。
根據廖正全一家的返貧風險,華容區鄉村振興局、民政、醫保等部門立即行動,為廖先生辦理了大病保險(含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幫其妻子介紹工作,并幫廖家申請低保救助。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使廖正全家庭逐步走入正軌。類似廖正全家庭案例很多。2023年1月至10月,華容區大數據監測預警48名脫貧戶出現致貧風險,105名一般農戶因家庭突發變故,被及時監測并給予保障。
截至11月4日,華容區今年共有預警信息3314條,已核查3299條,待核查15條,已納入監測50條。華容區通過數字賦能,確保了全區存量不返貧,增量不致貧。
數字多跑路,突發困難戶少跑路
龍秀芳是鄂州市華容區臨江鄉新港村村民,現年39歲。離異后,龍秀芳獨自撫養6歲兒子。
經查,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她本人則于2020年7月檢出患有乳腺癌。盡管省吃儉用,家庭每月醫藥費(靶向治療和化療)仍需支出超過1500元。
2023年5月,通過在防返貧動態監測集中排查時發放的“政策明白紙”中了解到相關的政策,龍秀芳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申請納入監測戶。
5月16日,龍秀芳通過“容E辦”APP申請全家納入監測戶,經過干部入戶核實、家庭財產比對等程序,5月21日,經新港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將龍秀芳一家兩口人納入監測戶。
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及時制定了防返貧幫扶計劃,對龍秀芳家庭進行幫扶。
“以前依靠人海戰術,村干部、網格員每月進村入戶摸排、核查突發困難群眾信息。”鄂州市直機關工委駐村第一書記周火星介紹,實施數字鄉村試點以來,駐村工作隊可以從防返貧實際工作出發,建立了大數據智能預警,線上線下動態監測、幫扶隊員精準幫扶的工作機制。
周火星聯合村“兩委”對龍秀芳進行精準幫扶。目前已為龍秀芳一家成功申報并落實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關愛弱勢群體慰問金等政策。
此外,村“兩委”還為龍秀芳申請防貧保,住院相關資料已提供給保險公司,正在申報中。此外,村“兩委”還為龍秀芳申請了民政部門的臨時救助,目前正在申報中。
“通過手機提交家庭基本情況,住院基本信息,減少了往返醫院和村委會頻率,節省了時間,節省了路費,減輕了群眾的負擔,是一件大實事、大好事。”龍秀芳說。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華容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陳翠紅說,該區防返貧動態監測預警系統依托華容數字底座,多渠道拓展各類數據來源,協同醫保、人社、民政、教育等14個部門,建立庫表126張,有效數據量60余萬條。
此外,華容區匯聚農戶家庭情況、土地住房、生產就業、社會保障、政策補助、就醫記錄、醫保報銷等信息要素,通過智能算法自動比對篩查有返貧、致貧風險的潛在脫貧不穩定戶和易致貧邊緣戶。幫扶隊員利用大數據和實地走訪,及時精準地對有致貧或返貧風險的農戶進行幫扶。
數字云賦能,鄉村治理更“智慧”
2020年9月,鄂州市華容區、宜昌市秭歸縣、武漢市江夏區、襄陽市宜城市入列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名單。
時不我待,華容區探索“1+1+3+1”國家數字鄉村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建設內容包括“1”個數字底座,“1”個數字鄉村運行中心,“3”個智慧場景應用(鄉村數字防貧應用、鄉村數字經濟平臺和鄉村數字治理平臺),“1”個惠民服務體系。
經過三年建設,相關工作成效顯著:華容區智慧防返貧預警監測系統入選2023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擬設場景清單;華容區數字鄉村智慧治理平臺案例入選湖北省“100個數字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及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除防返貧監測預警外,華容區數字鄉村還在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助力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智慧農業、鄉村治理、惠民服務等方面均有運用,均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智慧農業方面,試點建設數字鄉村以來,華容區精抓智慧農業建設,通過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同步開展耕種管收全流程服務,年作業面積超5萬畝。
基本醫療方面,華容區統一接入鄂州市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平臺,實現系統聯用、信息共享、統一后臺、專人維護,做到醫藥、醫保、醫療的三醫聯動。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華容區完善圖書館全民閱讀功能,開設電子閱覽室,不斷完善村(社區)數字農家書屋網絡,網上藏書15萬冊,并開通網上預約功能。
黨建服務方面,通過“華容下沉社區管理平臺”,經過簡單注冊就可直接向下沉社區報到,一部手機即可完成任務認領、打卡簽到,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等。
政務服務方面,加強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化管理,提高網上辦事覆蓋率,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質量。全程網辦率占比96.91%,最多跑一次比例達100%。
此外,華容區通過建設基層數字鄉村治理服務一體化平臺,通過政務微信、容E辦App等應用,將社區便民、網格員、志愿者服務進行整合,高效探索基層治理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