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下稱“漢交會”)、2023全球數字貿易大會、中國服裝大會在武漢漢口北國際貿易城開幕。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指出,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五年前增長78.6%。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2.1萬億元,比前兩年增長30.2%。今年1~9月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占同期我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的5.5%。
“我們相信中國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將為各國工商界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任鴻斌說。
在開幕式上,東盟連鎖加盟企業協會與卓爾控股簽署湖北-東盟商品采購合作協議,推進湖北和東盟實現名優產品及市場互惠共享。多家漁港企業、食品茶飲企業與湖北簽訂農產品供應鏈合作協議。紅豆、勁霸、坦博爾等服裝品牌與華紡鏈公司、漢口北集團簽署落戶、上鏈協議。
武漢市市長程用文表示,從2010年首次舉辦武漢商品交易會以來,全球數字貿易大會、“漢交會”分別在武漢舉辦了4屆和14屆,有力帶動了武漢商貿服務業發展和對外開放。武漢商貿歷史悠久,目前全市約有大型交易市場100多個,武漢是全國重要的服裝研發生產基地和批發貿易中心,擁有服裝加工業1800多家,形成了年交易額超1500億元的漢正街服裝市場和線下交易額超300億元的漢口北國際貿易城。
與此同時,湖北又是數字高地,湖北省副省長盛閱春介紹,2022年湖北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2.4萬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60%,軟件行業營收總量占中部六省的47%,工業企業上云覆蓋率超過50%,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均位居中部第一。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研究院副院長邱瓊提出,電子商務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重要樞紐,商品交易市場要通過全產業鏈數字化鏈路,實現數字化轉型。
根據《湖北數字經濟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湖北正在加快推動限上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30家、企業100家。支持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規范發展。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到2024年底,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賣方口徑突破1.5萬億元,網上零售額突破4000億元。
邱瓊建議,傳統商品交易市場可以通過搭建以市場商業運行邏輯平行的數字化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為前端業務場景和后端業務管理提供數字化支持,形成前中后銜接暢通、內外聯動的造血中樞,從而提升市場數字化生態圈造血能力,進一步夯實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