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娜、詹雄斌、晏理慧子)“感謝稅務部門的幫助,沒想到退費這么快就辦好了,這下心里踏實了!”王女士十分感激地說道。今年8月,靈活就業人員王女士通過銀行批扣方式繳納養老保險費,批扣成功后卻遲遲未顯示到賬信息。為確保當月待遇不受影響,王女士再次進行了繳費操作。兩次繳費均成功后,多繳費款如何處理讓她犯了難。了解到情況后,江漢區稅務局依托“護保通”平臺,查找出當月與王女士一樣存在重復繳費問題的30余名繳費人,及時將系統批扣數據傳遞給人社部門,幫助繳費人辦理退費,解決了繳費人多個部門跑、多個電話問、反復取號的問題。
這是武漢市稅務系統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護保通”工作機制,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典型案例。“護保通”即“護民眾、保民生、通民心”社保費協同共治工作機制,旨在化解社保費征繳爭議難題,對來自12345市民熱線、城市留言板、12366納稅服務熱線等渠道反映的社保費征繳問題,做到“接件必回復、案件必調查、7日必答復”,確保涉費訴求最大限度直通快應。利用“護保通”信息數據系統平臺,稅務部門充分靠前調查研究,排查可能引發征繳矛盾的線索,致力于尋求化解矛盾最優辦法的“金鑰匙”。
“護保通”運行期間,某房地產顧問公司員工王先生向稅務部門反映公司未繳納社保費,影響其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問題。依托“護保通”聯合處置機制,稅務部門當即聯系人社部門核實相關情況,發現該公司屬于階段性緩繳社保費的受益企業。“按照政策規定,緩繳政策到期后,企業可以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緩繳的社保費。但是對于職工申領養老保險待遇的情形,企業應先為其補齊緩繳的養老保險費。”在“稅費爭議調解室”,專家團隊向該企業財務負責人講解了相關政策規定。聽完講解,該企業表示之前對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并及時為退休職工補齊緩繳費款。
針對事實清楚、爭議較小的矛盾,稅務部門充分利用“稅費爭議調解室”,聽取爭議雙方的意見和建議,兼顧企業合理訴求和職工合法權益,第一時間做好疏導化解工作。數據顯示,“護保通”運行以來,通過提示提醒、宣傳引導、調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占比超過96%,減少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等環節,切實降低群眾社保維權成本,促進市場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對于復雜的矛盾爭議,如何“對癥下藥”保障高效解決?武漢稅務探索“稅務+社區+N”爭議化解模式,針對不同爭議事項和場景,模塊式調動人社、醫保、法院、街道等各方力量,打造“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社保費爭議化解新格局,確保爭議問題化解在源頭、和解在企業、解決在基層。
某醫院因改制遺留的歷史問題,未按規定為員工繳納社保費,爭議雙方未能就補繳達成一致意見。了解相關情況后,稅務、人社、街道、法律顧問組成的工作專班迅速成立,由街道負責召集、人社負責核實數據、稅務負責費款征收、法律顧問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從專業法律和具體現狀等多角度分析,向訴求人與企業負責人詳細講解政策規定,并就雙方訴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促成爭議雙方達成和解。
“目前,武漢稅務已將‘護保通’列入主題教育民生項目清單。通過與民事訴訟、社會救濟銜接配合,實現柔性調解先行、法律剛性托底,不斷增強社保費爭議糾紛化解整體效力,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武漢市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肖才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