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毛新民 付婧燁)9月23日,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咸寧主會場活動在通城內沖瑤族村舉行?;顒蝇F場還設立了農特產品展區,吸引了眾多村民及游客前來打卡游玩。
近年來,通城縣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油茶、茶葉、中藥材、生豬等特色農業板塊不斷壯大。聚焦鄉村振興,全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徑,為村民拓寬了致富路,讓廣大村民切實享受豐收成果。
馬港鎮兩頭烏豬肉系列產品。黃錚 攝
近年來,通城縣馬港鎮圍繞打造中部地區綠色發展先行區,以“一豬一藥兩茶三米”為重要抓手,結合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農業基礎,全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激活了馬港鎮新動能,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石溪彩米種植1085畝,產量30萬斤,已獲得中國地理標識。馬港鎮生豬存欄61327頭,出欄97780頭。高峰村有機茶800畝,產量32萬斤。
麥市豆制品遠近聞名。黃錚 攝
麥市鎮居民沿襲了幾百年以來制作豆制品的風俗,出現了專門制作豆制品的技師與商家,帶動從業人員近千人,經濟規模達2億元。2015年11月,麥市豆制品“麥市”商標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上,麥市豆制品獲得“金獎農產品”。
近年來,麥市鎮利用區域資源,結合鎮域特色,大力發展麥市豆制品產業,打造特色“豆制品小鎮”。該鎮還全力打造新型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兩頭烏生豬產業與特色產業基地。目前,全鎮累計共有276戶村民參與5G云養豬項目,年出欄土豬800余頭、銷售額500余萬元。
關刀鎮葛根鋪就致富路。黃錚 攝
“北有人參,南有葛根”。關刀鎮引進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葛根特色農業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務工、銷售農產品等方式帶動脫貧戶穩定增收,并確保聯農帶農幫扶政策得到應有的成效。
據介紹,相關合作社2019年新建葛根基地150畝,帶動貧困戶79戶,發放土地流轉金5萬元,發放務工工資40萬余元。2022年建設黃精基地150畝,帶動脫貧戶27戶,發放土地流轉金3萬元,務工工資26.5萬余元。
沙堆鎮茶葉。黃錚 攝
茶產業是通城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通城因地制宜,通過建設現代茶園、做強茶葉品牌等措施,助力茶產業提質增效,讓富民之路越走越寬。
沙堆鎮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有種茶的傳統。該鎮將當地此前的茶廠進行整合,對茶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如今已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讓老茶園煥發出新生機。
北港鎮“一村一品”,農旅融合。黃錚 攝
近年來,通城縣北港鎮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積極探索“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不斷完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帶動模式,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五里鎮紫薯豐收。黃錚 攝
過去,五里鎮漢上村村民有零星種植紫薯的習慣。近年來,五里鎮以“公司+微工廠+村委會+農戶”的模式,與農戶簽訂合同承諾提供種苗技術、保證兜底收購,帶動當地農民規?;N植紫薯近千畝。
據悉,公司自建標準化生產車間,加強品控檢測,借力網絡銷售渠道,使紫薯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坪鄉藥草豐收,村民笑了。黃錚 攝
大坪鄉境內的藥姑山,屬幕阜山支脈,有“三關九鎖之險,七十二峰之秀”的美譽, 山上中草藥品種齊全。在通城縣中藥振興的經濟版圖中,大坪鄉既是中藥材資源富集區,又是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
如今的大坪鄉,像潤康藥業這樣的規模以上企業紛至沓來,不僅大大提升了中藥材的附加值,還不斷改變著人們對傳統中藥材的認知。
石南鎮油香酒香桂花香。黃錚 攝
石南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石南鎮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以“賽鑼賽亮”推動文化振興,四季花果帶動村民致富,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激活鄉村發展。村莊顏值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塘湖鎮富硒稻米供銷兩旺。黃錚 攝
曾經,因為偏遠、閉塞,塘湖鎮的部分村落曾被精準識別為省級深度貧困村。如今,省道S259全面提檔升級,幕阜山旅游公路穿鎮而過,富硒產品的銷售難題迎刃而解。
依托富硒黑土的巨大資源優勢,一個個村莊完成了逆襲,轉型蛻變為全鎮的示范村、明星村。
食品飲品產業沖擊五十億目標。黃錚 攝
通城縣是白酒釀造大縣,底蘊深厚、歷史悠久。長期以來,食品飲品產業一直是通城縣重點產業之一。其中,該縣龍頭企業百丈潭酒業建廠至今已70余年,被省商務廳確定為“湖北老字號”,是釀酒協會、酒文化研究會會員單位。
目前,該縣正努力實施食品飲品產業五十億工程。爭取到2025年,通城縣食品飲品產業總投資額達到40億元,總產值突破50億元,年均增長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