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小巨人”企業1家、瞪羚企業3家,國家級“科改示范企業”6家、國家級“雙百”企業1家,控股子公司取得各類科技型企業認定31項次……日益凸顯的科技屬性,正成為長江產業集團亮眼的新名片。
長江產業集團組建以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動能源源不斷匯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迸發強勁活力。
研發投入更強、創新環境更優、重大項目更多、成果轉化更快……長江產業集團書寫的這份創新成績單不但“總分”飄紅,更將每道“大題”都答出高分。
——創新投入持續增加。
科研投入有底氣,企業創新有活力。成立至今,長江產業集團累計完成研發投入4.54億元。其中,2022年研發投入3.4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2.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兩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集團總投入的85.6%。其中,廣濟藥業研發投入1.31億元,研發強度13.41%;萬潤科技研發投入1.64億元,研發強度3.85%,均較2021年有大幅提升。
——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實現高質量創新,需有良好制度做支撐。按照“產業升級引領者、創新驅動先行者、資本價值創造者”定位,長江產業集團相繼出臺《加強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的工作意見》《服務全省創新驅動專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科技創新投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在提升組織保障,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完善容錯機制等方面明確了實操路徑。
——創新主體提檔升級。
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長江產業集團高度重視創新型企業培育,制定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全過程改革深化方案,不斷提高創新型企業的數量和質量。
截至目前,長江產業集團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瞪羚企業3家,國家級“科改示范企業”6家、國家級“雙百”企業1家,控股子公司取得各類科技型企業認定31項次。
——創新平臺穩步建設。
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創新裂變效應。
長江產業集團推動湖北江夏實驗室高質量發展
1. 推動江夏實驗室高質量發展,集團作為江夏實驗室舉辦單位,全力支持江夏實驗室建設發展,通過人才支撐、中試轉化、資本賦能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江夏實驗室研發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雙環科技合成氨技改項目
廣濟藥業—江南大學合成生物學聯合創新實驗室
2. 組建生物醫藥研究主體和創新中心。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廣濟藥業新增湖北廣藥生物研究院與廣藥科技公司兩個研究主體,分別負責合成生物學與高端仿制藥的技術攻關;并聯合武創院、華科大、江南大學等高校,設立省級科創中心“長江生物醫藥創新中心”,打造人才、資本、平臺、成果相互促進的現代產業發展創新模式。
3. 共建半導體聯合建設創新中心。集團控股上市公司萬潤科技積極拓展半導體業務,與華中科技大學達成了測試技術聯合開發合作,建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共同承擔國家、省級相關科研項目。共同開發顆粒特性研究設備,開發閃存顆粒篩選算法以及壽命預測等算法,制定閃存顆粒篩選測試標準和應用標準。
4. 組建湖北長江化工研究院。長江現代化工集團旗下長江化工研究院定位是“科創服務綜合體”,發展目標是成為行業一流、國內知名的化工領域研究院。通過充分發揮政策、人才、技術、市場多方面優勢,現已與宏宜化工、雙環科技、上海祥源等優質客戶初步建立了協同創新發展新機制。
5. 成立低碳城市人工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長江運營旗下智慧停車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并共同成立低碳城市人工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共同針對低碳城市智慧停車一體化平臺課題展開研究。
除了科技創新平臺,集團科研服務平臺建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2022年以來,集團旗下長江科服集團運營的長江科服科創中心、創新港分別被認定為優秀(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優秀(A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獲評優秀數量在湖北省屬國資體系內居于前列。2022年由集團旗下湖北產融公司運營的省級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成為第一批省級授牌的知識產權運營機構。上述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從多維度為全省科技創新提供服務,致力于打通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的整個鏈條,為我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目前,長江產業集團擁有省級科研平臺8個,通過省級以上合格評定機構認可的實驗室、檢驗檢測平臺6個,省級以上科創企業服務平臺13個。目前,集團各產業板塊的平臺建設仍在穩步推進,現有平臺的提質升級工作也在深入開展。平臺的建設與優化,必將為集團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澎湃動力。
——創新成果加速產出。
2022年,集團科研成果持續增加,尤其是以典策科技、中科水生為代表的科改示范企業成果數量增速較快。截至8月底,全集團合計持有授權知識產權766項,其中發明專利84項、實用新型336項,各類知識產權數量較2021年均有顯著增長。2023上半年,集團各出資企業立項了以北斗領域小型空間銣原子頻標、生物醫藥領域新一代菌株優選、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企業級SSD固件、新能源領域先進儲能技術、生態環保領域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新材料領域高純石英砂項目等為代表的科研項目近30個,當前在研項目數超過50個,集團目標已形成了“儲備一批、研發一批、應用一批”研發體系,確保集團的創新底蘊不斷增強,創新成果持續顯現。
——創新課題彰顯實力。
長江產業集團承擔各類研究課題超過100項,30%左右的課題為省級以上研究項目,多項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或有關部門采納,已深度融入國資國企智庫體系。其中,廣濟藥業、醫工院、湖北產融三家公司成為承接外部課題、輸出研究軟實力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