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毛超群 楊占鰲)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保護“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政治使命,堅持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的工作作風,以爭創國家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為契機,積極做好申報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工作,竭力服務我市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
對標“快的標準”創一流,提高站位提前謀劃
開年即發力。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刻認識使命擔當,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是丹江口庫區實施“雙碳”戰略、加快“兩山”實踐創新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人居環境的需要,更是服務國家戰略、保障調水安全的需要。
年初迅速聯合專家團隊組建專班,局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專班人員充分發揚“專業、激情、團結、拼搏、清廉、擔當”的自然資源和規劃精神,反復完善和精煉方案,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和學習外地好的經驗做法,著力提升答辯質量,切實提高項目競爭力。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會軍多次到現場指導專班團隊開展籌備工作,精心部署各項評審工作,確保實施方案數據準確、內容詳實、施策精準、績效可達。
錨定“優的目標”爭第一,精心部署精準發力
3月23日,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評審會。十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鄭會軍參加會議。通過現場匯報、專家質詢、研究評審等環節,經專家組評審,我市申報的“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秦巴山東段——漢江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位列全省第一。評審結果由省自然資源廳推薦至自然資源部,參與全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評審。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永輝親自掛帥,多次對項目申報進行調度。5月15日,王永輝率隊到自然資源部參加項目答辯會,我市申報的“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秦巴山東段-漢江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同全國60個項目參與競爭性選拔,最終順利通過國家評審,成功入選國家2023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通過公示后正式批準實施。
聚焦“實的舉措”干唯一,高頻調度高位推動
該項目作為湖北省2023年唯一一個申報成功的項目,將獲批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億元。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與谷城縣和老河口市會商,擬定2023年資金分配方案,并向省財政廳報送積極匯報,爭取支持。7月26日,省財政廳向我市下達首批中央資金。
8月16日,十堰市副市長周智勇主持召開十堰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推進實施專題會,安排部署推進項目實施。8月18日,為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印發了《湖北“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秦巴山東段-漢江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實施方案》,成立了十堰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市長王永輝任組長,常務副市長胡志莉、副市長周智勇任副組長,成員為相關單位一把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籌日常工作,確保示范項目在9月份全面開工。
歷史遺留礦山項目的實施將給十堰市帶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終達到治理問題隱患、修復生態環境、改善提高人居環境的綜合目標,也為我市爭取中央支持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創造了一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