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葛曉夏、姜帆、張奇)近日,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與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江漢區稅務局聯合舉辦“院稅共治協作機制”簽約儀式,現場簽訂了《關于建立江漢區院稅共治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稅收領域行政執法與司法執法的有效銜接,成為武漢市稅務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據悉,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要求,推進跨部門、跨區域、多方參與的稅收共治格局,武漢市稅務局不斷深化部門協作、社會協作、數據協作,為稅收治理現代化提供武漢樣本。
執行有制度 破解不動產司法拍賣之難
在不動產司法拍賣中,稅費入庫難、過戶辦理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稅務部門、司法部門和雙方當事人。
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武漢市稅務局積極探索稅收共治新路徑,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同印發《關于建立不動產司法拍賣涉稅聯絡協調機制的實施意見》,雙方按照“堅持依法履職、堅持互聯互通、堅持協同共治”的原則,通過建立協作機制、建立聯席制度,在涉稅調查、稅款測算、稅款確認、稅款扣繳、協助過戶等方面加強不動產司法拍賣涉稅事項辦理協調,確保協作機制從紙面落到實地。
同時,武漢市稅務局積極發揮爭先創優精神,針對稅收強制執行中涉及不動產拍賣、變賣后的轉移登記難題,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同制定《關于稅收強制執行中不動產登記協助執行事項的實施意見》,規范了不動產查詢、查封、轉移登記、解除查封等協稅事項的辦理流程,為稅收強制執行中不動產登記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規范指引。通過部門協作建立稅收強制執行信息與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二者有序銜接、實時互通共享和“網上辦”,打通稅收強制執行中不動產登記難題“最后一公里”。
服務有溫度 紓解破產企業涉稅管理之困
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破產清算、司法拍賣資產涉稅事項全過程管理,武漢市稅務局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印發《關于企業破產處置中涉稅事項辦理的實施意見》,通過嚴格企業破產稅收債權申報、規范企業破產征管服務流程、支持企業破產重整、依法落實相關稅收優惠等措施,進一步優化破產企業涉稅事項辦理的相關流程與規范,降低經營主體退出成本,確保稅收債權依法清收。
“感謝稅務部門的主動援手,讓我們能夠快速的重整成功,還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武漢市日昕工貿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武漢市稅務系統還組建專業化破產稅務及法律人才服務團隊,及時收集整理破產處置涉稅疑難問題,有針對性的對破產企業管理人開展政策輔導解讀,對申請破產企業提供“有溫度”的精細服務,深化稅務機關與管理人間的良性互動,減少破產程序中的涉稅爭議,提升破產清算涉稅處理的工作質效。
調解有力度 化解涉稅爭議之“源”
為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破解稅務執法過程中涉稅爭議處理難題,保障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武漢市稅務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探索精準、專業、多元、高效的涉稅爭議處理新途徑。
去年5月,湖北省首家公職律師涉稅爭議咨詢調解中心在武漢市武昌區掛牌成立,10月在全市稅務系統全面推行公職律師涉稅爭議咨詢調解工作,組建以稅務部門公職律師為主,業務骨干、社會律師、第三方力量輔助的專業團隊,分級分類、依法依規為廣大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涉稅爭議咨詢和調解服務。
武漢市稅務系統還聯合司法、律師事務所、高校等部門,建立聯動調解機制,搭建多方普法平臺。近年來,武昌區稅務局分別與武漢大學、武昌區司法局建立“稅務+高校”“稅務+司法”常態化聯動戰略合作機制;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在開發區司法局主導的“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服務中心”設立稅收法律服務專窗,打造“光谷稅援站”爭議調解品牌,為企業提供線上涉稅法律援助;硚口區稅務局積極創新與社區共建共治模式,將稅務管理的基層單位與社會管理的基層細胞相結合,吸取基層社會治理的成熟先進經驗并應用到稅費爭議咨詢調解工作,探索多元化調解機制,加強稅收網格化共治管理。
湖北省稅務局黨委委員、武漢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黃英表示,武漢市稅務局有力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積極推動形成“黨政領導、稅務主責、部門合作、司法保障、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稅收協同共治格局。接下來,武漢市稅務系統將深入推進精誠共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共繪稅收共治的“同心圓”。